正文 第10章 說話有講究,處世有學問(2)(2 / 3)

他看到廚房裏女傭人愛麗絲的時候,問她是不是還在做玉蜀黍的麵包。愛麗絲告訴他,有時候做那種麵包,那是給傭人們吃的,樓上他們都不吃了。羅斯福聽了大聲說:“那是他們沒有口福,我見到總統時,把這件事告訴他。”

愛麗絲拿了一塊玉蜀黍麵包給羅斯福,他邊走邊吃走向辦公室,經過園丁、工友旁邊,向他們每一位招呼……

羅斯福和他們每一位親切地招呼談話,就像他做總統時一樣。有個老傭人,眼裏含著淚水說:“這是我這幾年來最快樂的一天,在我們中間,就是有人拿了100塊錢來,我也不會換的。”

哈佛大學校長依利亞博士,對別人的問題深深地關心和感興趣,所以他受到學校裏每一個師生的愛戴。這裏是依利亞博士處世待人的一個例子:有一天,有個大學一年級學生克列頓,到校長室借用“貧窮學生貸款”5000元。後來那個克列頓這樣說:

“我拿到錢後,心裏非常感激,正要走出辦公室時,依利亞校長把我叫住,說:‘你請坐一會兒……,聽說你在宿舍裏自己做飯吃,如果你吃得適宜、充足,我並不以為那對你有什麼不好,我過去在大學時,也這樣做過……’我聽來感到很意外,他接著說:‘你有沒有做過肉餅,如果把它弄得又爛又熟的話,那是一道很可口的菜,過去我就喜歡吃這個菜。’他還詳詳細細地說出肉餅的做法。”

勸慰他人遠離悲傷

沉浸在悲傷中的人,很難聽進別人的話,如何說話,才能讓他願意傾聽。勸慰的話如果說得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對方更加悲傷,如何說話才能避免這種結果。

1.意識喚醒法

小吳從大學一年級開始談戀愛,三年了,不久前不知何故女朋友跟他吹了。他很傷感,一蹶不振。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李老師知道此事後,特地趕來做疏導工作。李老師一見麵就說:“我知道你失戀了,是來向你道賀的!”

小吳很生氣,轉身就走。李老師說:

“難道你不問問為什麼嗎?”小吳停下來,等著聽李老師的下文。李老師說:

“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快點成熟起來,失敗能使人的心理、思想進一步成熟起來,這不值得道賀嗎?大學生的戀愛大多數隻能屬於非婚姻型,一是大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允許結婚,二是很難預料大家將來能否在一起工作。這種戀愛的時間又很長,隨著知識的積累,人慢慢成熟了,就有可能重新考慮對方,戀愛變局也就悄悄發生了。應該說,這是大學生心理成熟的一種重要標誌,你這麼放任自己的感情,是心理成熟還是不成熟的表現呢?另外,越到高年級,大學生越傾向於用理智處理愛情。這時,感情是否相投,性格是否和諧,理想和追求是否一致,學習和工作是否互助互補,都會成為擇偶的標準,甚至雙方家庭有時也會成為重點考慮的條件,這就是擇偶標準的多元化,這種標準多元化更是大學生心理逐漸成熟的表現,也符合普遍規律。你女朋友和你分手是不是出於擇偶條件的全麵考慮?你就沒有全麵考慮你的女朋友嗎?如何處理你這種感情的失落,你該心中有數了吧?”

李老師先設置懸念——“道賀你失戀”,把小吳從感情的泥沼中“喚”了出來,然後通過合情合理的分析,喚醒他的理智,多次用“大學生失戀不一定是壞事,而是心理成熟的標誌”的觀點來加以點撥。李老師就是一步步喚醒小吳的年齡意識,使他意識到是該用理智來處理感情問題的時候了,從而約束自己的感情,恢複心理平衡。

人有時陷入悲傷,是因為自我意識沒有被喚醒。人的自我意識有很多種,比如年齡意識、性別意識、社會角色意識等。拿年齡意識來說,一般情況下,人到了某個年齡階段就該出現某種心理特征,但有的人卻遲遲不出現,這時,隻要你點撥他一下,他就會醒悟,從而會發生心理上的飛躍。正確的自我意識一旦被喚醒,人也就會從悲傷中振奮起來。

2.積極暗示法

老雷的一個朋友,因黃疸型肝炎住院很長時間了,總認為自己的病沒有好轉的可能,因而產生了悲觀情緒,喪失了治療信心。這天老雷去醫院探視他,一見麵就做出一副欣喜狀,對朋友說:“老兄,你的臉色比以前好多了嘛!聽醫生說,你的黃疸指數已有所下降,這說明你的病情在好轉啊!”

老雷的話客觀實在,使朋友的精神倏然振作,於是,他樂觀地接受治療,加快了康複進程,不久便病愈出院了。

人生病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心煩意亂,甚至悲觀鬱悶,有些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疾病好轉緩慢而擔憂。這時,作為一個探視者,你如果想給他們帶來好心情的話,就應該抓住他們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症狀緩解的依據,適時予以積極的暗示,這樣有助於消除他們的悲觀心理,使其鼓起希望的風帆,積極配合治療。

3.回憶喚起法

一個夏日的傍晚,一位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老船夫救起。老船夫關切地問道:

“你年紀輕輕,為什麼要尋短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