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攝影的創意性

光影藝術

作者:彭雯

彭雯,武漢大學新聞係畢業。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人像攝影學會會員、永州市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永州市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作品先後在各種刊物及大賽中獲獎100餘次(幅),1999年作品《大地》入選第19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實現永州攝影史上“國展”零的突破。攝影論文《創意隨想》《我與人體攝影》《淺議黑白人像》等分別被《中國攝影》《湖南攝影論文集》和《人像攝影論文集》刊發。1996年創刊全國第一張市級攝影專業刊物《瀟湘攝影報》並擔任總編輯。

攝影發展至今的曆史不到200年,卻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社會的發展。長久以來,人們一度對攝影持有高度的信任。而創意攝影就是為了表現人們突出自我個性和人們對高於物質之上的精神需求產物。但是對於這一新鮮產物有些攝影者沒能好好體會、仔細琢磨,對創意二字有所混淆。所謂的創意攝影其實就是通過創造性思維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現作者的主觀意識形態與真實感受。它不單單是一種靈感、一種表現形式,更不能含糊地說成是一種時間的感覺。

而當下攝影與繪畫、攝影與現實或者攝影與人們常常看到的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樣一來不得不使人們對攝影產生質疑,由此引發的“創意攝影”的一個“度”的問題,如果沒有創意攝影的存在,那麼一味地平實的現實攝影又很難滿足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

第一,在表現形式上的創意

攝影照片中物體的變形,抽象化演變與隱形在人視覺的直觀感受中是不存在的,攝影者隻能通過對生活的理解和心靈的構思,用創意和造型的手法來體現自己的攝影作品。但在攝影的造型過程中,攝影者可以利用攝影的獨特造型手段控製和調整照片中物體在畫麵中的視覺表現形式和力度,在攝影畫麵中達到對形狀的變化,抽象與隱形的處理。

作者的早期攝影作品《大地》(1999年入選第19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是一幅充分表現完整的人類與大地、母親三者之間親密關係的人體藝術作品,當時在人體攝影剛剛起步的時期,運用創意手法是不多見的作品,作者大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很好地將大地母親有機地結合起來,畫麵創意性地突出了大地與母親之間的一種融合,金色土地與母親乳房為背景,人體作為主體,線條清晰流暢,層次分明,視覺衝擊力強,達到了很好的預期效果。

第二,在抽象與具象上創意

在攝影的表現形式中,分為具體形式與抽象形式。具體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存在的人們可視與可讀的形狀,而抽象的範圍包括具象形式的抽象化處理和人們可視不可讀及不可視亦不可讀的形狀,即具象物質的畫麵抽象化處理。在現代攝影的藝術表現形式中,抽象形式的運用多采用界涵和寓意的聯想,以及更強的藝術形式美感。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這道出了藝術作品的似與不似之美。

變形對物體形狀來說,可以是形狀的醜化,也可以是形狀的美化,對於攝影作品無所謂美與醜,通過藝術的加工與創作,成為有感染力的攝影作品都是美的,即可以通過超廣角曝光形成的人物形象的重疊錯位,也可以用超廣角和魚眼鏡頭拍攝的變形建築物與環境等。另外使用特殊濾光鏡也可以起到變形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後期更能“隨心所欲”,代表作品《生命》(榮獲2014年全國第4屆數碼攝影藝術展覽“最佳創意獎”、2015年第17屆全國藝術攝影展覽藝術類銅獎)。就是一幅巧妙運用變形這一手法的成功作品。首先作者通過反複變形,將人體臀部的形狀變成自己理想的水果形狀,再將其顏色反複調整成自己認為符合達到突出主題的顏色,最讓作者頭痛的事情就是選擇理想的背景,經過多次的對比和反複的推敲,最後確定采用成片的雞蛋作為背景,即達到了烘托背景的效果,又增強了生命主題的意義,再采用壓暗四周的手法增強主題的視覺衝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