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名班長模樣的甲士,猛地揮下手中那麵黑色三角旗。“嗖!”清脆的弓弦發射聲傳出,這五支短矛一般的弩箭,帶著嗡嗡嘯音驟然升空,瞬息間便化作天幕上細小的黑點。
“當當當”幾聲金石交鳴聲傳來,這五支弩箭徑直擊中離女牆垛口下方約一丈處的地方。一陣火光四濺中,除了一支弩箭嵌入用於壘砌鹹陽城的青石長條縫隙中外,其餘四支在將長石條磕出幾個大坑後,無力地跌落到城下。
饒是如此,這些巨型弩箭發出刺耳嗡鳴聲響以及擊中青石長條所產生的那些動靜,仍是讓城頭處的漢軍們大驚失色,有貪生怕死的,竟是慌忙矮身躲入女牆垛口背後。連遠遠站在箭樓跟前的董成以及幾位漢軍千長、百長們,亦是微微變色。
在此之前,劉邦漢軍所遇到的秦軍,不是各地郡縣的負責捕盜捉賊、沒有多少戰力的縣卒,便是一些與主力失散的散兵遊勇。唯一對他們能構成巨大威脅的,便是林弈在帝國最後陷落之前,臨時組建的秦軍老軍。然而,縱是那時給劉邦以及項羽等楚軍造成巨大傷亡的最後一支帝國軍團,他們手裏也沒有眼前如此威力巨大的連弩等大型攻城器械。如同這樣的重裝攻城部隊,隻有在帝國最巔峰時期以及一掃六國的滅國大戰中,才曾經出現過。
如今,林弈手裏的第六特種作戰師雖然在規模和兵力上,都無法與曾經在中原大地上叱吒風雲的帝國軍團相比擬。但在兵器精良程度上,尤其是當林弈發明改進的這些新式武器列裝部隊後,其所顯示出來的巨大戰力卻遠比早期的帝國軍團要更為強大。
但就這連弩車而言,原本早期帝國軍團所用的老式連弩車雖然在殺傷威力上並不遜於第六師手中的這批新式連弩車,但在射程射高上卻隻有新式連弩車的三分之二左右。換句話說,若是老式連弩車要達到適才那樣的射高,則至少必須推進至離鹹陽城東門大約三百步遠的距離。
“繼續推進百步!”遙遙地瞧見弩箭在城頭處的著點,連弩營營長略一思量回身揮手下令道。所謂連弩試射,也是林弈提出的新穎戰法。以往,秦軍弓弩器械營一旦進入攻城作戰,往往隻是憑著經驗以及目測,大略劃定一處地方作為發射陣地。而後,大批遠射兵器進入陣地便是一同猛烈激射。如果估算的射程有誤,那整個器械營往往又要亂哄哄地整體向前推進。如此一來,非但浪費寶貴的弩箭彈藥,而且一旦推進途中遭受敵軍反製火力,秦軍難免就要付出不小代價。而以單車進行試射,不但能夠快速準確地確定有效射程,而且也不會大量浪費寶貴的弩箭。
片刻之後,第六師一團的連弩營已經推進至東門約四百步的地方。又是適才那輛連弩車停下來試射,伴著同樣尖銳嘯音,五支弩箭竟是從城頭漢軍頭頂上數尺的高空中,徑直越過城頭,落到箭樓背後去了。弩箭帶來的一股勁風,吹得那些漢軍們竟是頭皮微微發麻,臉色亦是刷地一下子白了下來。
與此同時,漢軍們也漸漸看清了秦軍們那黑色衣甲、森然林立的戈矛短劍、泛著陣陣寒光的弩箭箭鏃,殺氣騰騰的秦軍步卒甲士們如同一道黑色長牆一般向鹹陽東門壓來。兩翼的秦軍鐵騎早已按照作戰隊列四散開來,兜住了十裏長城牆的兩端以及中間正準備攻城的秦軍步卒側後方。
見連弩車的射程已經足以覆蓋整個城頭,連弩營營長一聲令下,整個加強營六十輛連弩車便沿著城牆走向一字排開。每輛連弩車間隔二十步,竟是足足覆蓋住包括東門箭樓在內的兩三裏範圍的城牆。
緊接著,後續的攻城衝車、壕溝車、礮車等接二連三地從已經展開的連弩車縫隙中穿過。三十二輛礮車又繼續前行了大約百步遠的距離後,便在礮車營營長的一聲令下,同樣沿著城牆、間隔五十步依次展開。之所以礮車不用試射射程,那是秦軍第六師的將士們已經總結出的一條規律。礮車要達到與連弩車同樣的射程射高,隻需比連弩車往前推進一百步便可。
一番人喊馬嘶過後,整個第六師一團便在鹹陽東門前展開完畢。最前排的是十二輛攻城衝車、壕溝車,第二排是三十六輛攻城雲車,再往後便是一字排開的礮車與連弩車。
眼見第六師一團已經排好陣型,秦軍後陣便又驟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鼓點與號角嘶鳴聲。在一團兩翼抬著攻城雲梯、踏著整齊剛猛步伐推進的步二師與步三師的步卒甲士們,便轟然收住腳步。“風!”一陣兩三萬人震耳欲聾的齊聲呐喊驟然響起,直是要把鹹陽東門吹垮一般,連城頭漢軍的“漢”字大纛旗都猛地哆嗦了幾下。
“準備裝填彈藥!”一聲響亮的號令聲隨即傳遍整個第六師一團陣地。便聽得一陣連番嘎吱響動,一輛輛連弩車、一座座礮車開始裝填上弩箭彈藥,準備對鹹陽城發動一場暴雨般的轟炸。秦軍的試探性進攻,也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