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 謀劃北上(1 / 3)

春去夏至,轉眼便到了夏末時節,離林弈定下的出師北伐時間也隻有不到十天的時間了,秦軍出師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已經到了尾聲,全軍上下無不士氣高昂,人人憋足了勁隻等著十天之後誓師北伐。

在臨塵,秦軍幕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跟著各方大將們連軸轉了四五個月。幕府的燈火經常是晝夜不息,門前更是人馬川流不息,連那道青石長條修葺而成的門檻,硬是被磨掉了三分。

在所有人中,便要數老將趙佗最是辛勞。原本身為南海尉,趙佗隻需在幕府裏發號施令便可。然而,自打臨塵反擊戰大勝之後,趙佗對林弈可謂是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要做林弈手下的馬前卒。在受命帶著鄭少雷三員副將遴選了十萬秦軍精銳作為北伐軍團主力之後,趙佗又一肩擔起了為這十萬精銳趕製神弈連弩的重任。

五個多月以來,趙佗沒日沒夜地泡在工匠營中,與工匠技師們同吃同住,隨時解決工匠們批量製作神弈連弩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以保證每月至少交出兩萬副連弩。全軍各部所有工匠營集中起來,足有三千多名熟練的工匠技師,再加上臨時招募的民間工匠,一共有近五千名工匠聚集在臨塵城外的秦軍大營內。饒是如此,這些工匠們平均每個人每月至少都要交出四副神弈連弩。

連弩結構機巧,製作起來頗為繁雜,隻要稍有那個部件製作的不符合規範,便會導致整副連弩最後無法使用。因此,頗為考驗工匠技師們各自的技能。趙佗自知這項任務工程量巨大,稍有懈怠便很可能會影響到全軍能否如數裝備上這種神兵利器。為此,趙佗帶著兩名司馬若幹貼身護衛甲士,整日穿梭於各個工匠營之間,視察著各營的生產進度。

然而,第一個月所有工匠們交出的符合要求的連弩隻有不到一萬副。已經累成人幹、眼窩深陷的老將趙佗,聽到手下司馬彙報後,急火攻心竟是悶哼一聲昏厥過去了。接到急報的林弈,帶著幾名幕府中軍司馬與一位老軍醫匆匆趕到工匠營內,一直守候到趙佗醒來。

在軍醫的急救之下,趙佗終於悠悠醒了過來。然而,一看到在臥榻跟前矗立的林弈,趙佗竟是老淚縱橫語不成聲地哽咽道:“上將軍,老將無能,工匠營生產進度怕是趕不上了,請上將軍責罰老將!”

看著這位耿直忠厚的老將如此自責,林弈心下亦是感慨噓唏不已,一麵勸趙佗好生歇息休養,一麵安慰他不要著急,自然會有辦法的。“工匠們畢竟都是初次製作連弩,生疏自然是難免,過段時日,等工匠們熟練之後,進度自然會跟得上了。”林弈安慰趙佗道。而後,林弈提出要到軍營去看望那些正在忙碌的工匠們,趙佗連忙撐持著起身硬要相陪。

在看過工匠們如何製作連弩之後,林弈對趙佗提出了一個新穎的生產方式。那就是將整個連弩製作,分成若幹個工序,同樣將所有工匠相對應地重新分成若幹個營,每個營對應一道工序,專司這道工序部件的製作,而後最後一道工序的工匠們專門負責組裝試驗成型的連弩。這種後世才發明的流水線式生產方式一提出,立馬引得趙佗拍案讚歎,連呼神來之筆。

隨後,趙佗連忙找來各個工匠營主事,一番商議之後,花費了數天時間終於完成了各個工匠營重組,依據每個工匠各自擅長,分別編入相對應的工序。如此一來,第二個月的生產進度竟是突飛猛進,還沒到月中便已經製作出來一萬多副連弩了。

也就是在五天之前,最後一批三千副神弈連弩終於交付給部隊使用,已經累得枯瘦如柴的趙佗,還未來得及喝上工匠營的慶功酒,便軟倒昏睡過去,足足睡了三天三夜這才緩了過來。醒來之後的趙佗,已是大見憔悴,堪堪五十出頭的他,活脫脫像是一位七老八十的老翁,連原本硬朗的背也開始微微駝了起來。聞訊趕來的林弈,看得淚眼朦朧,當頭就是一個長身大拜,哽咽說道:“大秦雄師北伐救國,老將軍立一大首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