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穀口處那隱隱約約一大片、黑壓壓的騎兵方陣,達拉希心下一陣恐慌。但此刻他已經無力在高聲嘶吼,疲憊地用沙啞地聲音對身後的部下下令道:“快,快,快撤!”他心裏清楚,若不迅速回撤,自己這萬餘名精疲力竭的部下對上穀口處那些以逸待勞、精神抖擻的精銳鐵騎,那隻有全軍覆沒的一個下場。雖然明知道,身後南麵山道出口也已經被封死了,但達拉希依舊無奈地下達了撤退命令。
然而,因了山道狹長,後隊的匈奴兵們根本不知道前麵又再度遭遇了敵軍伏擊,而且沒聽到及時傳達過來的撤退命令,仍舊悶頭往前飛奔著。一時間,得到撤退命令的前隊匈奴兵與一個勁悶頭往前的後隊同袍,在狹窄的山道裏擠作一團,亂得不可開交。到處都是匈奴兵互相叫罵嘶吼聲,“他娘的,別擋路!”“快往後撤啊!別堵著”。
被護衛親兵死死護著的達拉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部下將逃命的山道堵得水泄不通,卻又無計可施。在他身後,九原軍五千精銳鐵騎已經在陣陣弩箭暴雨的掩護下,隆隆開動。一個個百人隊組成的大型鐵錐三才陣,沿著山道向驚慌失措的匈奴兵們隆隆奔來。
“快,沿著山坡繞過去!”達拉希已經顧不上完全失去控製的那些部下,對身旁的親兵護衛低吼一聲,便領著他們沿著陡峭的山坡,借助戰馬狂奔的衝勢,繞過被堵得嚴嚴實實的山道。
這時後隊的匈奴兵們看到了策馬向後狂奔的主將,終於也明白了前麵道路不通了,這才紛紛轉身緊跟著達拉希以及他的護衛隊,又沿著沿路逃了回去。前隊那些匈奴兵們則完全絕望了,頭頂上不斷飛落著致命的弩箭,身後那一個個殺氣騰騰的黑色三角形已經咬上落在最後的同袍,眼看著瞬間就要殺過來,而胯下戰馬卻早已精疲力竭,無法在亡命飛奔。
戰場形勢瞬間變成了九原軍鐵騎單方麵的大屠殺。雖然剩下的匈奴兵人數也足足近萬人,但他們此刻已經是兵敗如山倒,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一門心思地忙著逃命,根本沒人敢於對抗氣勢如虹的九原軍鐵騎。
為了有效地阻擊這些亡命逃竄的匈奴兵,這五千精銳鐵騎一律換回了九原軍的裝備。一身厚重鐵甲、一柄闊身後背製式長劍、一副騎兵臂張弩,連戰馬都掛上了腹甲,五千鐵騎黑森森一大片直如一塊黑色巨岩一般堵在山穀出口。在他們背後,一兩百名步卒早已將穀口用巨石滾木等等物事堵得結結實實,而且列成兩個森然的步卒鐵甲方陣,等待迎接匈奴騎兵的衝擊。
然而,麵對剛剛一照麵便被弩箭暴雨嚇回去的匈奴兵們,九原軍騎兵軍官們無奈地麵麵相覷。經過短促商議之後,便下令所有騎兵組成一個個百人三角錐大陣,沿著山道對匈奴兵們展開大追殺。
這情景好比一個個黑色三角形的割草機在一條狹長的草坪上割草一樣。秦軍鐵騎百人隊犁過之後,山道裏隻顧逃命的匈奴兵們便如雜草一般東倒西歪,片刻間便再也沒有能夠騎在戰馬上的匈奴兵。然而,鋪滿山道的匈奴兵人馬屍體,還有失去主人到處驚慌亂竄的匈奴兵戰馬,也極大地阻礙了秦軍的追擊。
半個時辰之後,眼見前麵奪路奔逃的匈奴兵已經漸漸消失在暗淡起來的夜幕之中,秦軍騎兵主將不得已下令停止追擊,轉而先收拾這嚴重堵塞了山道的滿體匈奴兵人馬屍體和傷兵戰馬。
達拉希僥幸又逃過了一劫。他領著自己殘存的護衛親兵和其餘部下,在歇斯底裏地狂奔了一個多時辰之後,在山道正中間一處略微寬敞點的小山坳裏停了下來。當後麵的部下回報說,秦軍已經遠遠地停止了追擊之後,所有幸存下來的匈奴兵們包括達拉希都齊齊軟倒在地,已經將體能發揮到極限的戰馬們也紛紛跪倒在地,有不少竟是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達拉希斜靠在一塊山岩旁,叫來一名還有點力氣的軍官去清點了部下的傷亡損失情況。軍官回報的情況讓達拉希幾近崩潰。原本跟著自己衝進這條山道的是足足兩個萬人隊,外加自己一千護衛親兵。而眼下,就剩下兩三百親兵還有不足三千且人人帶傷的疲憊之師。兩個萬夫長,咯如綈與迦噶係下落不明,估計是已經戰死了,所剩的軍官也寥寥可數。
在朦朧發黑的夜色之中,達拉希望了望另外兩條山道方向,那裏也早已沒了喊殺聲,也不知那兩路部下傷亡如何。粗粗地喘了幾口氣,達拉希終於緩過勁來。他決定讓部下修整一時,再趁著夜色爬上山坡,徒步翻過西側高地,向另外兩條山道摸去,希望能與那兩路幸存下來的部下回合。
然而,當他剛剛有這個念頭之時,兩側高地上突兀地亮起了兩條碩長的火把長龍,一個渾厚的聲音在山道中回蕩著響起:“山下的匈奴兵們聽著,放下兵器,可繞爾等不死!”那聲音居然還是匈奴人熟悉的匈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