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秦國第一縣(1 / 2)

在渭水平原最肥沃地段,有一個擁有眾多老秦人部族聚居、兩百多裏方圓大縣,時人稱之為郿縣。郿縣東距帝國都城鹹陽三百餘裏,西距關中的西大門陳倉關四百餘裏,在當時號稱“秦國第一縣”。

作為老秦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郿縣自秦穆公以降,曆來是秦國最大的兵源地。統一中原前的秦軍主力,兵員中有三、四成便是來自郿縣。秦穆公時代赫赫有名的三位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來自郿縣。這三位名將在穆公麾下時,便浴血同心情誼篤厚。穆公臨死前,昏聵地下令讓三將殉葬,導致這三位名將齊齊凋謝。

然而,三位名將的後人卻依舊秉承先祖情誼,總是比鄰而居、相扶相攜。數百年繁衍下來,漸漸占據了大半個郿縣。因了三族善戰的傳統,所以在秦國曆史上,郿縣屢出名將,成了秦國騎士淵藪,更是贏得“名將之鄉”的稱號。連後來秦昭王時期,赫赫威名的武安君戰神白起,便也是出身於郿縣。郿縣的威名就是連山東六大諸侯國,也是有不少人知曉。

除了孟西白三大族外,郿縣人口的另一大組成部分,便是隴西戎狄貴族的後裔。穆公之前,秦人曆經數百年血戰,終於把隴西的數百個戎狄部族打垮,在隴西穩穩站住了腳跟。穆公當政後,秦國發展重心開始向東偏斜。

為了防止戎狄部族死灰複燃,以致後院起火,穆公便接受了謀略家由餘的主張,強製將那些已經臣服的戎狄上層貴族,一律遷入關中定居。而顧忌到戎狄部族素來狂野好武,怕其他郡縣老秦人無力製約,穆公索性將這些戎狄貴族全數安排在了這個赫赫名將之鄉,同樣具有濃厚尚武風氣的郿縣。

倏忽數百年過去了,那些被秦人強製遷徙入關的戎狄貴族後裔們,雖然大都變成了農人庶民,然而其骨子裏彪悍好鬥的血性以及桀驁不馴的秉性卻是絲毫沒有消減。數百年間,在郿縣方圓兩百多裏的地麵上,戎狄後裔們與孟西白三族一直恩怨糾葛不斷、私鬥群戰不休,小到鄰裏鬥毆,大至舉族大打,幾乎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商鞅變法時,為了製止秦人喜好私鬥以解決紛爭的習性,商君曾一舉依法斬殺郿縣參與舉族械鬥的孟西白三族及戎狄後裔千餘人,震驚了整個秦國,終於堪堪鎮住了秦人私鬥的風氣。然而,戎狄後裔與三族的恩怨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弭,反倒是日積月累地長久積壓在心頭,隻待有朝一日如火山一般噴發出來。

曆經了長久的等待,戎狄後裔們終於等來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山東六國複辟了,洶洶叛軍殺進關中,包圍了秦都城鹹陽。而曾經讓戎狄部族心驚膽戰的秦國銳士,在此時卻突兀消失的無影無蹤。

隴西侯李信闔然離世後,原本號稱有八萬之眾的隴西飛騎,也在不知不覺中消散了。其實在秦帝國吞滅楚國時,為了湊集六十萬大軍,八萬隴西飛騎便被抽調了七成多,隻剩下兩萬餘騎兵。滅掉楚國後,抽調走的隴西飛騎沒有歸建,而是又跟隨王翦南下平定南海百越。李信回隴西就任隴西侯後,雖然又增兵補充了些,但隴西飛騎統共也就三萬上下。李信一去世,這最後的三萬飛騎也在帝國最後的大動蕩中,慢慢消散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