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 土製燃燒罐(2 / 2)

“不礙事,能走能跳!”

“好,那我等便沿著河穀分頭去找找看,如何?”趙丹、胡雷二人心知這子桓公子不能輕易出事,否則他們便無法向林弈交代。

“好!我從此處向下遊找尋,趙兄從此處向上遊找尋。不論是否找到,日落之前再在此處碰頭,如何?”

“好!走!”趙丹欣然同意道。

於是,這兩夥人便在此分道揚鑣,各自沿著河道找尋子桓去了。冬日白晝稍短,不知不覺中,太陽便已日落西山。胡雷與趙丹兩夥人再次聚首,除了找到了近百名活下來的秦軍騎士外,便再無子桓的任何一丁點消息。丹水緩緩向東南方向流出,這失蹤的子桓公子到底身在何處,也許隻有上天才能知曉罷了。

“趙兄,我等現在該如何?”胡雷皺眉問道,子桓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饒是這些壯漢急吼吼地找尋,也未曾找到蛛絲馬跡。

趙丹望了眼正在沒入西山的夕陽,思忖片刻道:“據我估計此地應該便是武關東南的丹水河穀,我等此刻已經身處關外。我軍昨夜突遭楚軍埋伏,想必上將軍那裏定是還未得到消息。我的意見,我等眼下有三件要事要辦。第一,便是火速趕到函穀關通知上將軍,奇襲劉邦兵敗遭遇伏擊之事,讓上將軍能及時謀劃應對之策。第二,便是抄近路兼程趕回藍田大營,通知藍田將軍及時設置第二道防線,以防備劉邦楚軍的突襲。第三,便是繼續留下一部分人找尋木亙百長。”

“這木亙百長為何如此重要?還需專人繼續尋找?”存活下來的還有一名騎兵千長,見趙胡二人如此關心一名百長的生死,不禁疑惑道。

“不瞞諸位同袍,這木亙百長,便是當今陛下的長公子子桓!”趙丹見事已至此無需再多加隱瞞,遂向這些幸存的同袍們坦誠道。

“子桓公子!”眾人聞言皆是微微一愕,這才明白了趙丹胡雷二人為何如此急於找到子桓。於是眾人對趙丹的意見便再無異議。

細細商議一番後,眾人決定:由胡雷領著一隊人馬沿著關外大道連夜趕往函穀關,去通知上將軍林弈;由那名千長帶著另一撥人馬,朝偏僻小道近路繞過武關,盡速趕回藍田大營,知會藍田將軍;由趙丹領著餘下人馬,繼續在丹水河穀找尋子桓公子。商議一定,天色已然暗淡下來,兩路趕回函穀關與藍田大營的人馬便連夜出發了。

入夜後的函穀關城,燈火通明。自下午楚軍撤退後,竟是一反常態地沒有組織夜戰攻城,而是徑直退到三十裏開外的平原地帶紮下了大營盤。關城城頭處,碩大的軍燈在寒風中搖曳著,照射著城下層層疊疊的楚軍屍體。

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秦軍甲士,正借著黃亮的軍燈,瞪大眼睛緊緊盯著關城下的動靜,生怕有楚軍乘著沉沉夜色前來偷城。站在女牆垛口前的哨兵身後,還有一隊隊舉著火把,緊張地來回巡視的遊哨甲士。

關城上的秦軍傷員及陣亡將士,早已被抬到城下去了,而那些楚軍的屍體,則被秦軍統統拋回到城下。雖然,已經大略打掃整理過,但青石長條鋪就的關城依舊殘留著處處慎人的暗紅血跡,無言地證明著這座關城曾經曆的慘烈攻防戰。

林弈帶來的一萬重甲步卒,讓原本在楚軍巨大壓力下有些恐慌的函穀關城驟然熱鬧起來,到處是人影憧憧、人喊馬嘶。穹高隆闊的中軍大帳內,林弈正與軍中所有千長以上的將官商議著戰事。

自從昨日點起狼煙開打算起,至今夜暫時的休戰,擁有著堅固關城及精良器械的秦軍們,仍依舊付出了兩千餘人的傷亡,再加上協助秦軍守城的精壯老秦人的傷亡,秦軍的總傷亡共近三千人。雖然楚軍及諸侯聯軍在關城下,丟下的屍體已達數萬之多,傷亡卻是秦軍的十倍不止。

然而,大帳裏的將軍們依舊人人一臉沉重,誰都明白這攻防戰才剛剛開始,後隊的楚軍主力生力軍仍有三十萬之上。傷亡區區數萬兵馬,根本傷不到楚軍的元氣。而接下來的攻防戰該如何打?如何最大限度地摧毀楚軍戰力,竟可能拖住楚軍?作為秦軍統帥的林弈正盯著羊皮地圖,凝神思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