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趙高是被公子子嬰設計誅殺的,之後子嬰舉國降給從武關入秦的劉邦。司馬遷在書中描述的子嬰,隻是一個庸才。若是林弈能提前聯結到子嬰,並助他誅殺奸宦趙高,相信孤立無援的子嬰,很可能就唯手握強兵的林弈馬首是瞻。如此一來,林弈便可打著扶持秦皇的旗號,開始建自己的一番功業。若是能重新一統中原、重建巍然的大秦帝國,那豈不是能在新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墨?念及至此,林弈恍然浮現一副萬人臣服於他腳上、高呼他名字的畫麵,嘴角竟不自覺流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
心底有了一番初步謀劃,林弈便著手先打造自己建功業的班底,那就是眼前這二十幾名幸存下來的秦軍將士。
“將士們,”林弈對圍坐在一起的將士,語調先緩後急道:“如今天下已大亂,盜寇四起而人人自危。我大秦廟堂中奸臣作亂,殺我功臣良將、毀我大秦根基。我等皆是從與盜寇爭戰中浴血拚殺過來,均知倘若不是奸臣搗亂朝政,我軍若是後方穩固糧草充足,區區山東六國的餘孽叛軍何足道哉!巨鹿之戰,十萬九原大軍何致一戰而亡!新安城南,二十萬將士何致冤死山穀!我等身為大秦銳士,生不能保我大秦江山社稷、百姓安危,死卻有何顏麵麵對老秦人曆代戰死疆場的英靈!蒙恬、蒙毅將軍惜然已為奸臣所害,王離將軍也已慘然戰死疆場,章邯老將軍為項羽所蒙騙,此刻亦是不知生死,大秦銳士鐵騎行將分崩離析。關中老秦人早已人心惶惶,流寇行將入關肆虐我秦人故土。當此存亡危難之時,我等七尺鐵甲之身該何去何從?林弈懇請諸位細細思量!”
篝火中,二十七位將士們個個臉色凝重,細細體味著林弈的一番話語,粗重的喘息聲縈繞在空氣中。老秦人聞戰則喜,血脈裏流傳的是死不旋踵、血戰到底之精神。當年秦獻公收複河西時,一首歌謠在軍中廣為流傳“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支撐著老秦人從與戎狄浴血爭奪立足之地,到最後秦始皇帝大出天下、一統華夏。而如今山東六國複辟勢力洶洶來襲,老秦人骨子裏沉寂已久的熱血便再次被點燃!
“俺胡兩刀願追隨將軍,殺回關中,誅殺奸臣,複我大秦河山!”什長胡兩刀霍然起身,嗡然粗狂的聲音打破一片沉寂。
“誓死追隨將軍,殺回關中,誅滅奸臣,複我大秦河山!”其餘將士猛地唰唰起立,轟然誓言道。
林弈亦起身拱手,正色朗聲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雖然他有自己一番功業私心,但本意也是為了大秦江山社稷,為了重聚黑色兵團即將潰散的軍心,為了讓老秦將士不再屈辱地潰敗,重現當年一掃六合時的浩然氣概。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二十餘名秦軍將士齊聲應和著,吼聲響徹雲霄,天上浮雲圓月竟也為之一滯!
得到將士們齊心擁戴後,林弈等人便一起商討接下來的計劃。林弈謀劃,務必盡快趕回鹹陽,在劉邦未攻至藍田之前,助秦公子子嬰誅殺趙高。之後,聚攏關中可戰秦軍,在藍田和函穀關兩處盡可能拖住劉邦與項羽的大軍,為鹹陽大秦皇室及國中精華老秦人的撤離爭得時間。至於為何要撤離鹹陽,林弈就眼下大局對將士做了一番評判。此時的關中秦軍已所剩無幾,雖然戰力非山東叛軍所能比擬,但奈何數量上的劣勢太大,亦是無力扭轉乾坤。唯有借鑒當年的秦孝公那般做法,先行撤回隴西故地,韜光養晦隱忍幾年。等待恢複元氣之後,再行謀劃大舉東出,收複關中及山東失地。
因了如此,林弈等人眼下當務之急,便是盡速趕回鹹陽,一路盡可能收攏潰散秦軍,並提前做好抵擋楚軍大舉進攻的準備。時間緊迫,叛軍頃刻便至,在陳莊偶然奪得楚軍斥候馬匹之後,林弈等人更是不敢稍作停留,一路飛鞭直奔函穀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