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關國民革命軍新38師曆史資料(1 / 2)

緬甸遠征軍新編38師,是一個加強師,是孫立人於1938年3月,在原稅警總團剩餘的五千餘傷兵組建起來的,備受正規軍的歧視,所有軍官和軍士,均是由孫立人一手培訓出來,一共有六個團,38年底,孫立人把部隊拉到貴州都勻練兵,到1941年底,稅警總團下屬的2、3、4團以及直屬大隊被改編為陸軍新編38師(另外的1、5、6團被戴笠瓦解,原因可能是因為孫立人所擁有的軍隊數量過於龐大,擔心他重新走軍閥道路,所以被瓦解的將士,被分派到各種部隊裏。)

新編的這個38師,師長由孫立人擔任,副市長是原稅警總團政治部主任齊學啟。

剛被改編的38師就參加了當時軍政演練,榮獲第一,受到了蔣的看重,立即從丙種師上升為加強師,編入第六十六軍參加緬甸遠征軍抗戰。

38師入緬後的第一戰,即雄起在《抗日之兵王縱橫》小說中提到的仁安羌救援被圍困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的戰鬥,而圍困住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的,是日軍第三十三師團,被圍地點在仁安羌河(也稱拚牆河)南岸仁安羌城中,當時英軍反複突圍均告失敗,幾乎彈盡糧絕,在4月15日深夜,就就是雄起在小說中寫到的主人公董李茂和李媛媛在竹林小河邊分別的那個夜晚,英緬軍總司令亞曆山大元帥向中緬戰區總司令蔣介石求援,蔣於是命緬甸遠征軍第六十六軍和第五軍援救,而當時隻有新38師離仁安羌最近,於是這個援救的任務落在了孫立人的新38師身上,其實這也是正規軍想拿雜牌軍當炮灰的做法,可那些自認正規軍的人想錯了,孫立人隻委派了副師長齊學啟率領38師所屬的113團,用三天不到,便把被圍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從包圍圈中解救出七千餘人,附帶救出和五百多人的記者和傳教士(這是雄起將要在小說中重點講述的故事,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主人公董李茂是如何率領特務連一百多弟兄與日軍血戰救人的。),而113團僅僅以死200多人,傷300多人為代價,把號稱日軍精銳的三十三師團打得落花流水,這與當時指揮戰鬥的38師副師長齊學啟果斷堅決的臨場指揮有關,這裏不再詳述,以後涉及到特務連營救被俘的齊學啟將軍時,會詳細在作品相關中描述其如何指揮這次戰鬥的。

盡管西線的仁安羌戰役獲勝使得戰局扭轉,但東線的戰局卻因為日軍第56師團從泰緬邊境穿越一千多公裏的原始森林突破遠征軍第六軍防線直插盟軍後方,阻斷退路,也就是滇緬公路被掐斷,致使遠征軍全線潰敗。當時新38師已接收英軍第一師的防線,掩護喪失戰鬥力的英軍撤退,相當於新38師擔任起了殿後阻擊日軍的重任,有了新38師阻擊日軍,深入緬甸境內的第五軍才有了後撤的機會,要是沒有新38師殿後阻擊日軍,恐怕第五軍會遭到全軍覆滅。

當時的杜聿明隻管保住自己的第五軍,可以說是倉惶後撤,根本不考慮新38師以一個加強師的兵力,要和日軍第18師團、33師團和55師團三個精銳師團較量。孫立人果斷下令,以梯次方式逐一抵禦,而日軍的33師團因仁安羌敗在新38師一個團兵力下,指揮官心虛,不敢冒進,這才給新38師主力部隊掩護第五軍後撤帶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