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儒釋道三教合一(1 / 2)

“博士生是萬能的”這是右舍大聖的名言。每當他老板支使他忙東忙西時,他就會仰天長嘯,把這句話吼出來,通常情況下還要在此名言之後加上後綴感歎詞——“啊”。

我對此言深有同感,在讀碩士時就認清了一個事實:當老板作研究時,我就是那資料查閱機;當老板收到信件時,我就是那回信人及郵遞員;當老板的孫子上小學成績不好時,我就是那兒童男保姆兼家庭男教師……

這不,事情來了。

據我考證,各省都開辦自學考試,“江蘇乃曆來強省,豈能落於人後?”(這是省長大人在某經濟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通常自考完畢,便是本市研究生傾城出動批改試卷之時。

聽說今次考生特別多,創曆史新高,當然試卷也就浩如煙海,空前絕後了。

省教院老教授一臉愁容地來找軍座,說人手實在不足,能否跟他老人家借幾個人?老頭非常豪爽,大手一揮:“但我所有,傾囊相授。”得!我和永恒就這樣被“授”出去了。

剛出門,老教授又補了一句:“忙過這陣,我叫人把勞務費給您老送過來。”我等一聽來了精神,結果軍座嗬嗬一笑:“無功受祿,愧不敢當。”您老是沒功,可我們有功啊!被我倆軟磨硬泡,最後老頭答應把剛開始扣的兩分補回來,我還外加今晚一頓晚餐。(楊阿姨終於請假回來了,他們家也結束了泡麵之旅)

於是乎,我倆心滿意足,摩拳擦掌,上陣廝殺。

我和永恒被分在同一組,他就坐我對麵,同改最後一道論述題。看到題目時,我心大為恐慌:請論述儒釋道三教之間的互相影響和鬥爭。這題目都能寫出一部叢書來了,就這半頁紙,出卷老師您打算讓考生謅出什麼答案來?您老還不如直接讓考生一句話概述中國曆史。爾後看到參考答案,我心更為恐慌:就一個字——略。

無計可施,我隻得製定原則:答案稍微靠譜的,給5分;寫得較多的,加2分;字漂亮的,再加2分。總而言之,10分肯定拿不滿。

其實也沒我想象中那麼難,50%的試卷都空著(這是對出卷老師無言的抗議),另50%答題的也是象征性的寥寥數語,我也就象征性的寥寥數分。當然偶爾也能遇到幾個絕妙答案,比如有位仁兄答道:三教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乃各家為救世一統而創。這話說得我牙直發酸,真想問他:這位兄台,您不知道佛教是舶來品,乃印度阿三所創?

當然,最絕的不是這個,更超凡脫俗的被永恒發現了。他一聲驚呼,全屋同仁齊集一處,伸頭同賞。但見上書七個大字,前麵“儒、釋、道”三字豎行排列,一個大括號,隨後緊跟四字總結:三教合一。妙!影響和鬥爭,他都答齊了。我等一陣嬉笑,慫恿永恒給他10分,他原本不肯,後意識到寡不敵眾,此仁兄遂成為此題唯一得滿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