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邦畿千裏,惟民所止。”《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出自:大學)
《詩經》說:“京城及其周圍,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詩經》又說:“‘綿蠻’叫著的黃鳥,棲息在山岡上。”孔子說:“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麼地方,難道人還可以不如一隻鳥兒嗎?”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現狀進行一種積極的適應和處置,是什麼角色就做好什麼事,然後才能遊刃有餘,進一步積累、創造自己的價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堯是中華民族最敬仰的始祖,他樸素廉明,舉賢能,察德行,任人唯賢,從諫如流,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太平盛世。雖然政績卓著,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但堯卻是個非常謙虛、大公無私的人,所以,當他聽說隱士許由很有才能的時候,就想把自己的位置讓給許由。他對許由說:“日月出來之後還不熄滅燭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來,不是太沒有意義了嗎?及時雨普降之後還去灌溉,對於潤澤禾苗不是徒勞嗎?您如果擔任領袖,一定會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著這個位置還有什麼意思呢?我覺得很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來治理。”
許由卻說:“您治理天下,已經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來代替你,不是沽名釣譽嗎?我現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虛名幹什麼?鷦鷯在森林裏築巢,不過占一棵樹枝而已;鼴鼠喝黃河裏的水,也不過喝飽自己的肚皮即止。天下對我又有什麼用呢?算了吧,廚師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飯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
這個故事說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從古至今,無論是皇族君臣、政府要員還是販夫走卒、普通百姓,總有不少人去做一些“不在其位,偏謀其政”的蠢事,比如,三國時候的魏國主簿楊修,雖然才華蓋世、聰明過人,但卻不安心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盡自己應該盡的責任,反而時常越俎代庖,不但搶了自己“老板”曹操的風頭,後來更猖狂到替曹操拿主意、下決心,最終因為“雞肋事件”被砍了腦袋。其實,無論你身處在社會的哪一個階層,隻要你有真才實學,並且“安分守己”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那麼就像埋在煤堆裏的金子一樣,總有一天能夠被人發掘、揚名立世。
有個聰慧、活躍的女孩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大公司工作,她在工作中腦筋活、點子多、衝勁足,因此很得上司的器重,她也覺得自己的前途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但是,就在她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卻意外地接到了公司給她的解雇通知書,她頓時懵了,回想自己最近的工作表現,絲毫沒有被解雇的道理,於是她準備找上司問個清楚。
正當她理直氣壯地想衝進上司辦公室的時候,同部門一位年長的同事卻悄悄拉住了她。經過這位同事的指點,她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自己會落到如此境地。
原來,這個女孩雖然工作能力突出,但“越俎代庖”的毛病卻更突出。有一次,她所在的部門按原訂計劃召開一個會議,但到了會議室才發現,其他部門的會議還沒開完,於是大家就在門外等候,而她卻一個人進了會議室,旁聽完人家的會議內容後,立刻對這個部門的工作發表了一通自己的見解,還煞有介事地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做,這番指手畫腳的評論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門同事的反感。類似的事情後來又發生過多次,對於任何人的工作,她都會發表一通評論,自認為別人都沒有她想得多、做得好。直到前幾天,她竟然擅自簽署了一份需要上司簽字的合同,而當上司責問她時,她竟然無所謂地說:“我覺得合同沒什麼問題,所以就簽了。”結果說完這句話沒過幾天,她就接到了那份解雇通知書。
一個才華橫溢、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小夥子,進人了當地一家省級規模的民營企業。雖說是民營企業,但企業的老總卻是全省最有錢的億萬富翁,員工的待遇比國營企業還要高出許多,不但能夠像機關、事業單位那樣分到住房,而且如果能謀個“一官半職”,那年薪就可以掙到十幾萬。小夥子是在推掉了兩家國營單位後才最終選擇了這家民營企業,老總被他的誠意和才華所打動,於是任命他為辦公室副主任。
兩個月後,小夥子在同學聚會上意氣風發地宣布:“我很快就能升職當上辦公室主任了!”同學們好奇不已,不相信他能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獲得了老總如此的器重,要知道,很多和他一起找到工作的同學,連試用期還沒過呢!小夥子得意洋洋地說:“我們現在的辦公室主任以前還是一家國營企業的副書記呢,企業破產以後他才跟著我們現在的老總一起打江山。也就憑著這點資曆才坐到了辦公室主任的位子,要不然就憑他那點學識,頂多也就是看大門的材料……”同學們看他如此自命不凡,都紛紛勸他:“你剛進公司,凡事都要講團結,對領導更不能顯示出不恭的樣子,要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他卻不以為然地說:“老總早就答應我了,讓我熟悉三個月然後就接替他當辦公室主任。哥兒幾個都記住了啊,一個月後我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