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周氏作怪(1 / 2)

“二郎,曾家那事問著信了嗎?”劉怡偏過頭,凝視著徐二郎,不忘給坐在旁邊的小狗子夾菜,眼睛卻是沒離開,周氏沒再嫁,不是沒抱著再回徐家的念頭,這幾年,隔些日子就拿回徐家看徐福他們做借口,探望徐大郎。..www...

無奈,徐大郎鐵了心,不想再讓周氏進門,家裏靠著徐母操勞家務,幾個孩子也會幫手,可畢竟沒個女人,到底不像一回事,徐母不是沒提過讓徐大郎再娶,可徐大郎怎麼都不願鬆口,便隻能拖著。

“曾家姑娘早幾年嫁了出去,說是鄰縣,隔得有些遠,這些年再沒回過下河村,就連曾家都不知道她的下落。”徐二郎搖搖頭,大哥那點心結,他明白,多番打聽,始終沒收到什麼消息。

聽曾家那邊提起,曾家姑娘夫家是個商戶,當年身子骨弱,病得厲害,為了給她夫君衝喜,才花錢買了曾家姑娘進門。如今過去這麼多年,誰知道曾家姑娘是否還活著,畢竟曾家姑娘當年是被買去衝喜的,大戶人家草菅人命很正常。

劉怡歎口氣,為這些煩心事鬧心,揉了下額角,“這事大哥知道不?娘最近一直催大哥再找一個,周家那邊消停了幾年,近來周氏老往徐家跑,這事傳出去我擔心會壞事。”

誰家都不願意自家姑娘嫁進別家受委屈,周氏堂而皇之拿著照看孩子的事,當由頭往徐家跑,一兩次便算了,若是久了,難說又鬧出什麼醃臢事。周氏可不是什麼善茬,憑著她被休回娘家,周家沒說半句話,還把她養在家裏,就不難知道周氏有幾分算計。

放高利貸的事,要不是何三鬧到下河村來,他們都被瞞在鼓裏。

光想起這些,劉怡就渾身不自在。她可不想周氏進門,鬧心又煩人,鬧出那麼大的事,消停不了幾年,又折騰起來,想來周氏還沒記住教訓。不過這次周氏算是有腦子,知道拿徐福他們做魚餌,讓徐母和徐大郎沒法拒絕,徐大郎一個莊稼漢,哪懂得養孩子,徐母到底年紀大了,雖疼愛家裏幾個孩子,有心無力,照顧不過來,哪比的上親娘貼心。

周氏雖說潑辣,喜歡打孩子,可說到底徐福他們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不會做得太絕情,一個甜棗一個疤,加上周氏刻意親近,徐福幾人自然不忘在徐母和徐大郎麵前,給周氏說好話,徐大郎沉著臉,不做聲,徐母卻隱隱有些鬆動,周氏到底給老徐家生了四個孫子,做事過分了些,功勞不算小。^/非常文學/^

徐大郎遲遲不點頭再娶,難道是惦記著周氏,徐母皺眉暗暗想著,加上又聽了村裏那些個惱人的流言,這不一早就起身去了徐二郎家。

被徐二郎狠狠說了頓,便將周氏的事說了遍,徐二郎沒點頭,也沒搖頭,隻說等大哥開口,私底下卻去了趟孟家,讓孟家幫忙打探下曾家姑娘的事情,周氏這些年說是收斂不少,徐二郎卻不相信,別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徐母聽了徐二郎一番話,想想也對,便不再為難徐大郎,臨了,還不忘詢問徐二郎劉怡身子的事,得知劉怡身子沒事,卻是鬆了口氣,不過還是提醒徐二郎,空閑時記得帶劉怡去趟鎮上,上百草堂看看,家裏幾個孩子,就徐二郎媳婦劉怡遲遲沒動靜,外嫁的小女兒,也在幾月前得了劉家那邊的信,說是有了身子。-本文首發晉江文學城

劉怡進門幾年,侍奉徐母很是盡心,徐母也不願因這事跟徐二郎鬧得太僵,畢竟當年劉怡說晚幾年,這事徐母是點過頭同意的。

“孟家那邊應承了嗎?”光靠他們,找得到消息,怕是幾年都過去了。

“恩,孟大哥點頭了,這些年靠著你說的那些法子,孟家賺了不少銀子,萬福樓更是澧縣第一酒樓,連鎖酒樓都開到鄰縣去了。”徐二郎憨笑,臉上精明之色,瞬間退去,恢複那副莊稼漢的憨容,看得劉怡忍不住翻白眼。

孟家從廣州買回的種子,劉怡照著《齊民要術》上麵的種植方法,結合前世的經驗,小心伺候,地裏莊稼多了兩三層收成,棉花這些年也在澧縣傳開了,紅薯收成也翻了倍,劉怡和徐二郎商量不願做出頭鳥,便把這名聲推給了孟家,孟家將這方法獻給了皇上,脫了商人戶籍。

因這層關係,孟家對徐二郎倒是更加親切,每次收購價錢都會比市價高一兩分,抱著有錢一起賺,劉怡沒讓徐二郎藏著捏著,把這些事一一告知徐大郎家和徐三郎家,還有劉家那邊,不過財不露白,劉怡交代徐家和劉家,小心些,平時別泄了,雖說鄉裏鄉親,可畢竟人心隔肚皮……

“那些事我們不好出麵,孟家是最好的人選,再說咱家也沒吃虧不是嗎?”劉怡笑了笑,孟家不是小氣人,劉怡給的那些菜色,和種植方法,果酒等等,孟家為了綁住徐二郎,很大方給了萬福樓兩層的分紅,就算徐家什麼都不做,也不愁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