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妯娌(2 / 2)

說著,把籃子遞給徐母。

聽徐二郎這一說,周氏冷臉一收,越過徐母,眉開眼笑,揮著手,“二郎,咋這麼客氣,都是一家人,哪用分得這麼清,母豬剛產了十個豬崽,帶媳婦過來給咱娘瞧瞧,瞧著水靈樣,一看就是個好的。”

口裏說著客氣的話,長手一伸,大力拿過徐二郎手中的籃子。

讓徐大郎拿進廚房收好,身子上前,親昵拉著劉怡的手,樣子親熱。

小周氏早知道周氏什麼為人,移開頭,裝作沒看到。徐二郎拉著徐三郎問東邊林子的事,沒參合進去。

“娘,大嫂,這是些棗子和糖,給孩子們做個零嘴,希望大嫂別嫌棄!”劉怡僵著臉,怪不得小周氏,之前說別跟大嫂計較。敢情是給她打預防針來著,抽了下嘴角。

周氏眼裏閃過滿意,牽著劉怡進了正屋,“二妹客氣了,都是一家人別講究!”

話是這樣說,東西接的很利落。

徐母有些不高興,卻不好掃了周氏的麵子。

“二郎媳婦別見外,都是一家人。”徐母看了周氏一眼,見周氏沒為難二郎媳婦,算是鬆了口氣,大郎媳婦啥都好,就是有些小氣,不過家大,不精細過活也不成。

“媳婦記著了!”劉怡笑著點頭。

徐家家境比劉家好上許多,徐家三兄弟各自都有本事,徐家說不上大富大貴,卻也算是殷實,良田頗多,不過幾年前分了家,各自關起門來過日子。

時辰早,周氏拉著劉怡東拉西扯,聊著,徐母坐在炕上,不時插上一句,小周氏進了屋,安靜坐著,沒出聲,旁邊屋裏徐大郎幾人說著東邊林子的事。

說了大半天,見外頭天色慢慢暗了下來,徐大郎出聲讓周氏去廚房燒晚飯,劉怡挽著袖子,跟著周氏去廚房幫襯,小周氏急忙跟了去,周氏愛記仇,徐母去了屋後,豬欄那邊得有人看著,免得母豬壓壞豬崽。

吃了飯,劉怡抱著小狗子坐在屋裏,小周氏抱著囡囡在旁邊,徐壽放在炕上,由徐大郎抱著,其他幾個孩子並排坐著,手裏拿著洗幹淨的棗子,安靜吃著。

周氏在廚房烙大餅,烙大餅是下河村有名的吃食,冬天時配著油茶吃,很有味道!

“三郎,東邊林子沒出啥事吧!”徐大郎坐在炕頭,手裏拿著水煙壺,吧嗒吸著。

“沒啥事,估摸是村裏誰進山,不小心把陷阱弄亂了。”徐三郎說著,徐三郎是徐家三兄弟最矮的一個,長得一臉精明,嘴角蓄了八字胡。

“小心些,入秋了,東邊林子的陷阱弄精細些。”徐大郎細心說著,這一入秋,山裏野獸就會出山覓食,謹慎些總不會有錯。

聽到徐大郎的話,徐三郎點點頭。

前兩年,東邊林子還出了事,徐大郎這樣說,徐三郎心裏自然清楚。

“二郎,明年開春種子的事準備了嗎?”轉身,問著徐二郎,種子的事,徐家每年都是徐二郎出麵,然後三家分攤。

每年,徐家都早早準備開春要用的種子。

“孟大哥近來會去趟廣東,我讓他從那邊帶些種子回來,聽人說,那邊種子是從海外運回來的,價錢不貴,孟大哥想讓我先試試……”徐二郎口中說的孟大哥,是二郎死了那媳婦的娘家人,這些年孟家發了跡,是鎮上的殷實人家,比徐家富庶很多。

不過,孟家對徐二郎卻是不錯。

一聽,種子是孟家從廣東那邊帶回來的,徐大郎起了勁,放下水煙壺,“那行,明年開春先試試,這種子多少銀錢?”

“五兩銀子,我讓孟大哥多帶了些,不同種類種子都要了不少。”徐二郎憨憨說著,倒也沒隱瞞。

“我家也試試,三郎你了?”徐大郎看了眼徐三郎,聽二郎口氣,這種子怕是之前沒種過,有啥情況誰也不清楚?

“試試也好,這兩年老是鬧天災,誰也不知道明年是個啥樣子,孟家估摸是想挑個頭,這好事才落到二哥身上。”徐三郎比徐大郎精明許多,一聽徐二郎說的話,便將孟家意思揣摩了個七八分,自然不甘落後,點頭應承了下來。

“那成,這事就這麼說定了。”見徐三郎沒拒絕,徐大郎鬆了口氣,三弟比他厲害,連三弟都沒婉拒,這事出不了錯,“銀錢的事,種子拿回來後,算好。”

徐大郎不是傻子,自然也不願讓徐二郎吃了虧去。

說著,周氏從廚房拿著大餅進了屋子,吆喝大夥過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