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郎媳婦也是周氏,跟小周氏算是同宗,有些淵源。
“弟妹來了!”徐二郎出了廚房,接過小周氏拿來的籃子。
家裏的鹹菜,都是小周氏出手幫做的,徐二郎說到底是個硬漢子,這些細活,確實做不來,徐母想幫忙,卻礙著周氏冷嘲熱諷,隻得私底下讓小周氏出麵幫襯。
分家時,徐大郎要了祖屋,徐二郎和徐三郎淨身出戶,就分了些銀子,徐母跟徐大郎,這是一早就說好的,田地,山林這些都分了帳的,周氏哪是吃虧的主,自然不想被徐二郎占了便宜。
徐小妹沒出嫁,住在祖屋,跟徐大郎一家吃住。出嫁時,嫁妝徐大郎出大頭,徐二郎和徐三郎分攤一小半。
徐家早年出過秀才,祖屋是個三進的院子,沒大戶人家精細,在下河村也算得上是頭家。
“弟妹來了,吃午飯了沒有?”劉怡笑問著,見徐二郎臉色,想來這幾年,沒少麻煩小周氏。
“二嫂不忙,我跟柱子吃了,今兒三郎被村長叫去,說是東邊林子出了啥事,這就沒過來見二嫂。”小周氏牽著柱子,在木凳上坐了下來。
劉怡進了正屋,從木箱上籃子裏,拿出幾碟糕點,和幾塊糖,走了出來。
笑著,喚柱子吃。
“二伯母好!”柱子比小狗子大一歲,虎頭虎臉,不像小狗子那般清秀。
“柱子乖,小狗子過來跟柱子一起吃,糖別一次吃太多,免得牙齒疼。”古時候糖,沒現代那般花俏,味道很甜,有些粘牙。
“東邊林子出啥事了?”徐二郎端著兩個碗碟,出了廚房。
小周氏接過劉怡遞去的碗,裏麵放些洗好的棗子,“村長那邊沒說,不知道是咋回事,不過,村裏去了四五個漢子。”
“難道上回弄得陷阱壞了?”徐三郎有一手巧活,會弄陷阱,下河村附近山裏邊,有幾個固定的地方,都弄著陷阱,平時沒事村裏邊,沒人進山。
進山時,村長才會告訴大夥,那些做了標記的地方,都不能動。
有這巧手藝,徐三郎就算不進山打獵,也能分到不少東西。
徐二郎進山少,倒是經常下河捕魚。
徐大郎是下河村有名的瓦匠,徐家三兄弟算是都有一技之長,這也是為何,趙氏沒堅持回絕徐家的原因,家裏男人有本事,才能養家。
“不清楚。”小周氏搖了搖頭,這些事徐三郎說的少,她也不大明白。
撿了個棗子放嘴裏,慢慢吃了起來,棗子沒算熟透,幹幹的有些苦澀,不過當零嘴還不錯,古時候能做零嘴的不多,尤其是農村裏邊更少。
“下午三郎回了,你跟他說聲,今晚去大哥家吃飯,讓三郎見見你二嫂。”徐二郎喝著小米粥,從碟裏拿過一個白麵饅頭,啃了起來。
“成,二哥跟大嫂說了嗎?”小周氏問著。
大嫂出了名的小氣,今兒一大早,就來二哥家,把娘喚了回去。
明知道,今兒是二嫂過門頭一天。
一天都等不及,也不知大哥心裏咋想的,由著大嫂使性子。
這事傳到村裏去,指不準背後村裏怎麼說二嫂。
“沒事,這事大哥說了。”徐二郎點點頭。
見小周氏說及周氏時,臉色有些難看,劉怡心裏多少有個底,想來這周氏不大好相處,不然,小周氏也不會隱晦提醒徐二郎。
“那下午三郎回來,我跟他說聲,囡囡在屋裏睡著,我回去看她醒了沒?二嫂你們慢吃,我先回了!”說著,起身喚柱子回家。
柱子搖頭,坐在矮凳上,麵前放著個小碗,裏麵盛了小半碗米粥,跟小狗子麵對麵坐著,兩人玩得不亦樂乎。
見狀!小周氏也就由著他,獨自回了屋。
“二郎,昨晚那些剩菜你都收好了?”劉怡問著。天氣有些熱,剩菜收不了多久,沒放好,多半會壞掉。
“昨晚,娘都收好了!在碗櫃裏。”徐二郎指了指廚房裏麵,右邊那個大碗櫃,“還有些在鍋裏放著,大嫂一早把娘叫了回去,有些湯水沒收拾好。”
“待會挑揀下,給大嫂和三弟家送去,天熱吃不完,免得浪費……”劉怡輕聲說著,農村每家每戶,會在屋子附近,挖個地窖,一般挑選在背陰的地方,用來放紅薯這些東西,菜卻不能放,就算放,也放不了幾天。
“成。”徐二郎點頭,他還愁怎麼弄那些剩菜,還是媳婦聰明,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