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肉雞肌胃糜爛症
肉雞肌胃糜爛症以肌胃內壁糜爛、潰瘍為特征。病雞嗉囊充盈,經常嘔吐黑水樣液體,因而又稱“黑色嘔吐症”。
1.病因
一般汄為這是一種多因子病。
(1)胃酸分泌功能亢進:過量的胃酸對肌胃內壁浸潤刺激,逐漸引起類角質膜軟化糜爛,甚至出現潰瘍。據日本學者研究,魚粉中含有一種“肌胃糜爛素”,這種物質是組氨酸和賴氨酸之間發生某種化學變化的一種產物;飼料中含魚粉量過高,產生的“肌胃糜爛素”多,均容易引起肌胃糜爛。
有關資料介紹,在胃酸分泌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從十二指腸回流入肌胃中的膽汁量減少或膽汁分泌功能降低,肌胃中的胃酸不能被中和,也會引起肌胃糜爛。
(2)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飼料中缺乏維生素B6、維生素K、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和鋅、或硫酸銅含量過高,可能是本病發生的誘因。
2.臨床症狀
病雞表現精神不振,團縮一旁,兩眼閉合,羽毛鬆亂,食欲降低,生長發育遲緩、逐漸消瘦,雞冠蒼白,貧血,渴欲增加。觸診嗉囊柔軟,有液體感,倒提雞可從口中流出黑色液體。糞便稀軟,多呈黑褐色、體質衰竭、常倒地昏迷死亡,死亡率在10%左右。
3.剖檢病變
肌肉蒼白,口流粘液,嗉囊壁變薄,內有黑褐色液體和少量飼料。腺胃擴張變軟,內有黑褐色粘液。肌胃質度變軟,內容物呈黑褐色,類角質膜龜裂糜爛,不易剝脫,有大小不同的潰瘍灶,狀如噴火口。若深入肌層,常造成穿孔、出血。十二指腸粘膜脫落,內容物呈棕褐色。
4.診斷
根據飼料中魚粉含量、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可以確診。
5.防治
飼料中魚粉含量不要過高,不喂劣質魚粉。發病後及時更換優質全價配合飼料,同時按每千克飼料添加維生素B65~7毫克、維生素K36~8毫克、維生素C30~50毫克,連續加喂5~7天。
在飲水中加入0.04%碳酸氫鈉,連續飲用3天。
(十)肉雞熱射病
肉雞熱射病俗稱中暑,以高熱,張口喘息、昏迷、高死亡率為特征。生長發育受阻、經濟損失嚴重。
1.病因
(1)肉雞新陳代謝旺盛,在暑熱季節,體內產熱量多,散熱量少,體溫過高,發生中暑。
(2)雞群飼養密度大,雞舍通風不良,舍內悶熱,雞體供氧不足,散熱困難,被迫張口喘息,呼吸節律加快。
(3)某肉雞飼養戶,在暑熱季節飼養肉雞800隻,采用厚墊褥草方式,1個月後褥草與雞糞發酵,溫度高達60℃,42日齡時發生熱射病,死亡200餘隻,死亡率為28%。
2.臨床症狀
病初雞群搔動不安,飲水量增加。隨後食欲下降,結膜潮紅,有張口喘息症狀,呼吸節律加快,心音強盛,心律加快,體溫升高2~3℃。後期食欲廢絕,臥地昏迷死亡。
3.剖檢病變
腹腔溫度高燙手,腸係膜血管網充血;心、肺、肝、腎實質髒器充血;腦膜充血、出血。
4.診斷
根據病因、症狀和剖檢病變,可以確診。
5.防治
(1)預防:雞舍通風良好,雞群飼養密度適中,隨著日齡增長要及時分群、及時清除墊料。供應充足清涼飲水,保持食槽、水槽清潔衛生。設備條件不好,不宜在暑熱季節飼養肉雞。
(2)治療:雞群發病後,立即疏散雞群密度,加大舍內通內量,供應清涼飲水,可在飲水內加入1%人工鹽,用冷水噴淋或噴霧降溫。例如有一群肉雞於42日齡時發生熱射病,白天陸續死亡200餘隻,傍晚一場風雨,氣溫下降,午夜後停止死亡,第2天早晨雞群康複。
(十一)嗉囊積食
嗉囊積食是雞的一種常見病,臨床特征是在嗉囊內積聚了大量食物或其他異物,嗉囊膨大,觸診較硬。
1.病因
(1)突然采食了大量粒料或幹粉料,積聚在嗉囊內,體積膨大,嗉囊肌失去收縮功能,形成嗉囊積食。
(2)啄食了褥草、羽毛、碎布頭、碎塑料布、塑料繩等異物,堵塞了嗉囊與食道口,形成嗉囊積食。
(3)嗉囊炎因素。例如啄食了玻璃、鐵釘等尖銳異物,采食了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患有某些傳染病時引起嗉囊粘膜發炎,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嗉囊積食。
2.臨床症狀
嗉囊部位膨大下垂,精神沉鬱,采食量下降,隨後食欲廢絕,精神萎靡,觸診嗉囊較硬,有時表現呼吸困難,倒提雞使頭朝下,從口腔內流出酸敗味的液體。蛋雞產蛋量下降。
3.剖檢病變
嗉囊膨大,囊壁變薄,囊內充滿飼料或其他異物,伴有酸敗味,氣體或液體。嗉囊粘膜常有炎症,有的嗉囊被玻璃、鐵釘刺破,局部組織增生,將異物包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