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黴菌因素:飼料和墊料發黴,被雞啄食後,黴菌毒素可引起生長抑製。
(3)營養因素:飼料中缺乏鈣和維生素D3時,骨骼的發育受到抑製,變為矮小的侏儒雞。如再發生維生素2缺乏,由於腦軟化症,提高了死亡率。又如高劑量的維生素A,會抑製維生素D3的吸收,對本病的發生也有關。
2.臨床症狀
本病主要發生於1~3周齡的肉用仔雞,雞齡越小,越容易發病,例如1日齡開始發病,3日齡就會出現生長抑製症狀,1周齡後出現腹瀉,3周齡後骨骼發育畸形,骨質疏鬆,整個雞群生長發育不良,出現矮小雞,喙和麵色蒼白,羽毛鬆亂,主翅羽豎起,像直升飛機。所以,本病又稱為“矮小雞綜合征”、“蒼白雞綜合征”、“直升飛機綜合征”。
3.剖檢病變
喙與皮膚蒼白色,腸管膨脹,腺胃有時腫大,心肌和心包發炎,心包內積有大量滲出液,肝變性,胸腺與法氏囊萎縮,胰腺炎,胰管阻塞,十二指腸和小腸粘膜上皮變性脫落,營養物質吸收不良。經測定,糞便中氨基酸與澱粉含量明顯增加,總含氮量升高。
4.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可作初步診斷。經生化試驗測定,病雞血漿中的類胡蘿卜素降低,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糞便中澱粉、氨基酸和總含氮量增加,可以確診。
5.防治
(1)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飼養密度要合理,舍內通風良好,保持空氣衛生。不喂發黴的飼料,及時更換墊料,防止黴菌毒素中毒。
(2)加強防疫衛生消毒:做好各項免疫接種,盡量減少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3)雛雞階段的預防:選擇廣譜抗球蟲藥,作好球蟲病的預防工作,保護腸粘膜的完整性和屏障作用,避免腸道吸收障礙。
(4)飼喂全價配合日糧:在雛雞配合日糧中,應含有各種容易消化的營養物質和各類活性物質。例如能量成分中,單糖含量要高一些,滿足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但不要提高能量水平和蛋白質水平。同時要滿足各類維生素活性物質的需要,但維生素八的含量每千克飼料不宜超過12000國際單位,否則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還可在每千克飼料中加入0.25毫克硒和25~100毫克維生素E,可預防雞的胰腺炎和腦軟化症,同時對本病的防治也起到良好作用。
(四)雞腫頭綜合征
雞腫頭綜合征是由多因子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臨床特征是頭、麵部水腫,產蛋量明顯下降,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
1.病因
目前尚無定論。已經從病雞中分離出多種病原體,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埃希氏大腸杆菌和類似於火雞鼻氣管炎的一種禽肺病毒。有的學者報道還認為空氣幹燥,相對濕度低,塵土飛揚是誘發本病的重要因素。
北京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在北京郊區某肉雞場也發現本病,從水腫液和肝髒中分離出大腸杆菌,並經人工接種複製出本病。
2.臨床症狀
本病發生後,48小時內即可傳遍全場雞群。病初隻有少數雞頭部水腫,72小時後,病雞數量增加,精神萎靡,采食量減少,頭、麵部和眼周圍組織水腫,個別病雞眼瞼腫脹,不能睜眼。結膜發炎,淚腺腫大,內眼角突出,肉髯水腫。有些病雞還出現抽搐,扭頸或呈角弓反張等神經症狀。
本病的發病率一般不高於5%,死亡率在2%以下。
剖檢特征是皮下和腸係膜水腫,呈膠樣浸潤。
3.防治
(1)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要求舍內通風良好,飼養密度適中,做好綜合性防疫消毒工作,培育健康雞群。
(2)治療:有人用氟申喹藥物,連續治療3天,療效較好。或在配合飼料中加入廣譜抗生素類製劑,對細菌性繼發病有防治效果,同時也可起到減少該病發生和緩解病情的作用。
(五)肉雞腹水症
肉雞腹水症是由多因子引起的一種疾病,臨床特征是腹部膨大下垂,觸診腹內有大量液體。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給肉雞飼養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病因
(1)缺氧:肉仔雞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耗氧量較大,如果空氣環境中含氧量不足,體內缺氧,會引起肺泡毛細血管狹窄,導致肺動脈壓升高,從而造成右心室肥大,全身靜脈血回流受阻,腹腔內髒淤血,血漿成分漏出血管外,形成腹水症。
(2)其他因素:例如痢特靈中毒,缺磷、缺硒、缺乏維生素2、飼料發黴,或者飼料中含鹽量與油脂過高,使心、肺功能失調,肝實質變性等均可引起腹腔積水。
2.臨床症狀
病初食欲下降,生長發育遲緩,體重降低,腹部膨脹下垂,精神萎靡,不願走動,羽毛鬆亂無光澤或稀少,絨毛不脫落、成羽長不出,兩翅下垂,呼吸困難,結膜發紺,皮膚暗紅。
本病主要發生於4周齡以內的肉仔雞,雄性發病率高於雌性,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有時高達30%以上。
3.剖檢病變
胸肌、腿肌和腹肌有不同程度淤血,呈淡紫紅色。腹腔內積有400~500毫升黃褐色澄清的液體,有時混有血色,含有紅細胞、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心包積液,心腔擴張幾倍,心肌鬆弛,心髒重量比正常雞約高40%。肝髒淤血,縮小,表麵不平,常覆蓋一層類似膠凍樣物質。腎髒充血、腫大,常有尿酸鹽沉積。肺髒充血,水腫,色澤暗紫。腸管和腸係膜淤血。
4.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可以作出診斷。取病死雞腹水或血清樣品,實驗室診斷,未發現細菌和腺病毒。
取病雞血進行常規化驗,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計數都有增加。白細胞分類計數,異嗜細胞和單核細胞增加,而淋巴細胞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