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機元素缺乏症與過多症
在家禽體內的多種無機成分,均由礦物質元素組成,俗稱無機元素。其中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鉀、鈉、鈣、磷、氯、鎂、硫7種稱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並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元素如鐵、錳、鉬、鈷、鋅、銅、碘、氟、鉻、硒、矽、礬、錫、鎳14種稱微量元素。上述21種無機元素,在家禽生長發育和繁育生產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鈣、磷是形成骨骼的重要物質;錳、鋅、銅、鐵、鈷等微量元素是組成酶、激素和維生素的重要物質;其他如維持體內酸堿平衡,體液滲透壓平衡,鈣磷平衡,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神經係統的功能與調節等,都與無機元素的存在有關。所以,任何一種無機元素的缺乏或過量,都會引起相應的疾病,統稱為無機元素缺乏症或過多症。
1.鈣與磷
(1)生理功能:在家禽體內的無機元素中,鈣與磷占65%~70%,其中約有98%的鈣和80%的磷,主要以磷酸鈣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其餘的鈣存在於血液、淋巴液、消化液和軟組織中,參與體內的物質代謝;其餘的磷以有機磷的形式,存在於細胞核和肌肉組織中,參與氧化磷酸化過程,形成高能量的含磷化合物,供機體部分能量的需要。
(2)缺乏症:飼料中鈣、磷不足,或體內鈣磷代謝失調,都可引起雞的相應缺乏症。
雛雞鈣、磷缺乏,引起佝僂病,成雞缺乏,引起軟骨病。臨床特征是翅關節和下肢關節腫脹,骨質疏鬆,骨賂彎曲變形,跛行嚴重,站立困難,最終癱瘓死亡。除此之外,該病也可引起食欲下降,生長發育不良,異食癖,啄羽,啄肛。蛋雞產蛋率下降,種蛋孵化率降低。蛋殼粗糙變薄,破蛋率增加。
(3)過多症:在飼料中補加過量的鈣、磷化合物、主要引起雞的鈣過多症。
飼料中的鈣超過標準含量的50%,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增高,可與尿酸結合成鹽,發生痛風病,若與脂肪酸結合,就降低了脂肪的消化利用率。
體內過量的鈣質,還能引起磷、錳、鐵、鎂、碘諸多元素的代謝紊亂,並產生相應的代謝性疾病。
(4)防治:在雞的配合飼料內,磷不易缺乏,主要是缺鈣,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更容易缺鈣,所以要補充適量的鈣。一般在飼料內加入5%的貝殼粉,2%的碳酸鈣,鈣與磷之比大約為2:1,再補加適量的維生素D3,給予合理的光照,可以預防本病的發生。
一般缺乏症或過多症,隻要消除病因,調整日糧中的鈣磷水平,就會逐漸康複。對於較嚴重的缺乏症或過多症,要對症治療,如雛雞佝僂病,成雞軟骨病,雞的痛風病,可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鈉、鉀與氯
(1)生理功能:在家禽體內,鈉以氯化物、磷酸鹽和碳酸鹽的形式,主要分布在體液和軟組織中,對維持體內組織細胞的滲透壓、酸械平衡和水的代謝起重要作用。氯化鈉有營養功能,還有刺激唾液分泌,活化消化酶,促進食欲的作用。氯是胃酸的重要成分,保持胃液呈酸性,具有消化食物和殺滅細菌的作用。
鉀主要分布在機體組織細胞內,在軟組織內的含量比鈉高3倍,對維持心髒的生理活動起重要作用。
(2)缺乏症:氯與鈉缺乏後,食欲下降,皮膚粗糙,羽毛容易脫落,體態消瘦,體重減輕,容易產生啄癖病。飼料的轉化率降低,產蛋量下降,蛋的品質低劣。氯缺乏時,雛雞受到驚嚇,會出現兩腿向後伸,軀體向前傾的神經症狀。
體內長期缺鉀,肌肉組織軟弱,四肢無力,生長發育停滯,心髒和呼吸功能減弱,常因心力衰竭死亡。蛋雞產蛋量下降,蛋殼變薄,破蛋率增高。缺鉀時還容易發生啄癖病。
(3)過多症:日糧中的氯化鈉含量超過8%,雛雞容易發生食鹽中毒。病初飲水量增加,兩腿無力,站立不穩,隨後出現驚厥,就地打轉,抽搐,瞳孔散大,轉歸死亡。
過量的鉀,會影響體內鎂離子的吸收和代謝,引起缺鎂性痙攣症。
(4)防治:在雞的配合飼料內,鉀的含量比較豐富,不容易缺乏;氯和鈉比較容易缺乏,可補加0.3%的食鹽,同時供應充足的飲水,可以預防本病的發聖。
發生食鹽中毒後,停止補加食鹽,同時要供應充足的飲水。
3.硫
(1)生理功能:在家禽體內,硫主要存在於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中,少部分存在於硫胺素和生物素中。含硫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質,形成羽毛、激素的重要物質;含硫維生素在糖類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缺乏症:硫在中雛混合料中含量較少,容易發生缺乏症。臨床表現相互啄羽,羽毛稀疏,長短不齊。頭部、背部和尾部皮膚有損傷,出血,形成痂塊。
(3)防治:中雛階段,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適量補加些含硫氨基酸,可以預防本病的發生。對啄羽較嚴重的雞群,補加“啄羽靈”一類的添加劑,有治療作用。
4.硒
硒在我國某些地區的土壤和飼料糧食作物中含量甚微,人類和畜禽容易發生缺硒症,所以,應在飼料中補加適量的含硒製劑。補加過量容易引起中毒。
(1)生理功能:在家禽體內,硒存在於所有組織細胞內,其中以肝髒、腎髒和肌肉細胞中含量較多,總的含量小於百萬分之一。硒是家禽機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細胞膜,不受過氧化物侵害。硒與維生素E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有促進抗體形成,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還有降低重金屬鹽和四氯化碳毒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