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際交往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諸多不同的情感產生著不同的交際效果。歡喜時心情暢快、諸事順遂,悲苦時情緒低落、事事坎坷,憤怒時滿腹怨氣、諸事不順……情感無處不在,影響著人的一言一行。隻有善於控製自己的情感,才能自己快樂健康的成長,盡情享受生活中的陽光。
李老師是五年級一班的新任班主任。他一上任便聽說了他的班上有一位非同尋常的學生叫董成義。
這個孩子最大的“特色”是不講衛生。
開學那天穿的製服,他從不曾換洗過,領子上積了一層汙垢,活像一條臭水溝,那陣陣汗漬味簡直要熏倒所有人。
李老師不得不出麵幹涉:“董成義,為了大家的健康,你明天必須換穿一件幹淨的製服。否則罰你站著聽課,直到你改過為止。”
沒想到,董成義竟然心甘情願站著聽課一星期。
下周一上課時,製服總算洗過了,但仍舊沒有換新的。
李老師想莫非這孩子家裏窮,經濟拮據得買不起另一件製服替換?
他決定弄個明白。
選了一個假日午後,李老師去董家進行了一次家訪。
董成義家裏隻有爸爸和姐姐。
李老師看到董成義家的條件,雖然不是什麼有錢人,但也不至於買不起一件製服。
李老師向董成義的父親問道:“董成義在學校功課還不錯,就是一件製服穿了一兩個禮拜才換洗,實在不符合衛生標準。我今天就是特地針對這件事情來與你們作個了解和溝通。”
董父顯然對老師的來意未卜先知,他歎口長氣:“哎,我都知道,但怎麼說都沒有用啊。給他買了多少件新製服他都不穿。這孩子身上的這件製服是他媽媽在世時給買的,上麵的學號是孩子的媽媽一針一針繡上去的,他媽媽過世後,這孩子就不肯換他的製服了……”
李老師這才明白,這少年沒有問題,他隻不過是在母親幫他所繡的最後一件製服的線條裏,深深地回憶著媽媽的味道。
周一,李老師把董成義叫到辦公室,說:“既然你不願意換穿別的製服,至少兩三天就該洗一洗,夜裏晾著,天亮就幹了。”
“老師,這樣衣服會很快就壞掉,您不知道嗎?”
任憑老師怎麼勸說,他還是一直守護著他的媽媽遺留在製服上的一針一線。
孩子對母親的思念是無盡的,母親永遠是孩子心中最不願舍棄、最為依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