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臨鬆薤穀,這個亂世中的最後一塊世外桃源。
這裏山穀開闊,跌宕起伏,形似觀音蓮花寶座。綠鬱蒼翠間流水潺潺,五彩繽紛的民舍星星點點,恰似朵朵爛漫山花爭奇鬥豔。山穀兩邊是一片茂密的綠林,那裏有高大的雲杉,層層疊疊的喬木和灌木,樹林裏還有白唇鹿、雪豹、岩羊、藍馬雞等珍稀動物,穿行林間俯拾即得蘑菇、沙棘、楊梅等美食,沿山登臨高處,俯視群峰夾峙,眾山奔湧之氣象,霧藹沉雲皆從腰間耳際掠過,令人頓感滿目神韻。往山穀正南眺望,便是祁連雪山,終年四季白雪皚皚,如果不是這座雪山的提醒,你一定覺得自己身處江南。
山穀深處是一塊峭壁,高聳入雲,從峭壁頂端有兩條瀑布飛流而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幻化出一條巨大的彩虹。在離穀底十餘丈高的地方,峭壁上有一個巨大的山坳,形成了一個約莫二三百丈大小的天然平台,從山頂落下的兩條瀑布分別落在這個山坳的兩邊,經年累月在瀑布的衝擊下山坳兩邊各形成了一個小湖,兩個小湖一直延伸到山坳的盡頭並且相連,最終彙流成了一個更寬大的瀑布墜入到下麵的河流,這個瀑布的後麵有一個山洞,直通上麵的山坳,但山洞並不大,最多能容二人並肩通行,而且四周長滿水草,地處隱蔽,外人很難發現。
兩個小湖的中間是一個大廣場,用青石砌築平整,一直延伸到瀑布的外麵,仿佛一座暗橋,所以從廣場上隻能看見旁邊的小湖,而看不見彙流而下的瀑布。廣場盡頭,兩個小湖流入暗橋的地方,各有一個青麵獠牙的人形雕像,雕像高約三丈,刀工細膩神態栩栩如生,雕像的眼珠用祁連山玉石雕琢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遠遠看去一雙眼睛寒光四射,讓人心生敬畏,那兩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雪山之巔,仿佛那裏隨時都有惡魔要蹦出來一樣,儼然就是整個山穀的山神守衛。
穿過廣場是一排閣樓,閣樓依山而建,和大山融為一體,隨山勢不規則的分布成大大小小的幾十個房間,各個房間都沿山勢有樓梯相連,閣樓的最頂端是一個大型的石窟,高約七丈,寬約五丈,石窟裏有一個巨大的佛陀雕像,雕像的下麵是一個小院,在院子的中間晾曬著各種剛剛采回來的草藥,其中不乏有蟲草、人參等名貴藥材,在最中間還有幾朵難得一見的雪蓮。小院兩邊各有一排房間,房間呈八字形排列,雕像對麵院子盡頭是一個通長的涼亭,與兩邊的房間相連,站在涼亭下遠眺,可以欣賞到整個臨鬆薤穀的美景,涼亭中間向外的一麵懸掛著一塊大牌匾,上麵寫著三個大字:濟世閣。
濟世閣不是什麼江湖門派,而是這座閣樓的名字,沒有人知道是誰修建了這座閣樓,隻知道當有這座閣樓的時候,這裏就叫濟世閣了。
當郭瑜踏進臨鬆薤穀並發現這座閣樓的時候,覺得這個名字很好,便沿用了濟世閣這個名號。濟世閣成立才三十餘載,加上郭瑜行事低調,所以在江湖上沒有什麼名氣,更別說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若說濟世,最多也不過是幫助附近百姓看看病,倒騰點草藥,救濟一些逃荒的難民而已。
而這隻是別人眼中的濟世閣,真正的濟世閣隻有郭瑜和他的徒弟們知道。郭瑜之所以用了濟世閣這個名字,是因為生活在這裏的所有人,都是郭瑜從流亡的難民中救回的孤兒,濟世閣附近的居民也是逃難到此的難民家庭,郭瑜不能照顧所有人,又不忍趕他們走,就讓他們在臨鬆薤穀安家自食其力。濟世閣有一個規矩,隻收養父母雙亡的孤兒做自己的門下弟子,郭瑜教他們讀書、練武和醫術,但濟世閣還有一個規矩,超過二十歲就必須離開濟世閣自謀生路,終身不得對外提起濟世閣,所以濟世閣除了閣主郭瑜,剩下的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孩子。
七月的臨鬆薤穀,正是油菜花開花的季節,遍野金黃美麗至極。七八個穿著一身青色長衫的青年穿過極其隱蔽的山穀入口剛剛采藥歸來,背簍裏裝滿了各式各樣的草藥。
一行人剛一入穀,一個約莫五六歲的小姑娘便興高采烈的迎了上來。
“青嵐姐姐,今天有沒有給我帶好吃的啊?”
“小饞鬼!姐姐怎麼可能忘得了你啊。”青嵐約麼十歲,蹦蹦跳跳的迎了上去,邊說邊捏了一下小姑娘的臉蛋。“看,這是什麼?”說著便從背簍裏拿出了一包青棗,故意在小姑娘麵前晃了幾下,並沒有立馬要給她的意思,小姑娘饞的都快流口水了。
“你要怎麼謝謝姐姐啊?”青嵐做了一個鬼臉。
“嗯……”小姑娘抿著嘴想了一會兒,很不舍的把自己頭頂上的花環摘下來戴到了青嵐的頭上,飛快的在青嵐臉上親了一下,搶了青棗就跑。
“小饞鬼……你慢點!哈哈哈哈。。。。。”青嵐搖搖頭,衝著小饞鬼的背影哈哈大笑。
“青嵐,趕緊跟上!”一個渾厚的聲音喊道。
青嵐回過頭來,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伸伸舌頭,嗲聲嗲氣的說:“是,大-師-兄--”
這個被青嵐喚作大師兄的人名叫郭一凡,身材魁梧挺拔,約莫二十歲,白皙的臉上鼻梁高挺,一雙炯炯有神的眸子裏透漏著一絲寒氣,讓人一看便覺得不寒而栗,臉上隱約出現的全臉胡讓他比同齡人看上去更加成熟,雖然郭一凡外表看上去很冷酷,但對人卻是一副熱心腸,師弟師妹們都很喜歡他,同時也很敬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