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忙碌的到了炎夏,水稻成熟了。
李父和老大老二每日裏下田,計算著收割的日期。李母養胎胖了一些,李杏和林飛燕倒是瘦了。
林飛燕是累的,可李杏是急的。
清明節過後,家裏的米糧吃完了,李杏賺了點小錢便想著改善一下家裏的夥食,買的全是稻米。
李杏每日喜滋滋的幻想著以後美美的日子,臉上全是笑。就在這時,家裏來了兩位官差。
李杏嚇了一跳,據她所知,官差出現,一般都是來抓人的!而且這個時代的官差辦案甚是簡單粗暴,毫無道理可言。
李杏反應過來便趕緊取了二兩銀子給李父,李父又是塞銀子又是倒茶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果然,官差掂了掂手上的碎銀子,臉上有了笑意,坐下喝起了茶。
待李父問清了來意,李杏更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她從來不知道在這裏從商是要去衙門報告登記的,並且還要交稅。若是一月內不主動到衙門登記在冊便,輕則罰款,重則收監。更甚者會被問斬!
她從來不認為自己這是在從商!她不過是弄點副業,怎麼就攤上了官司呢!
從官差的話中,李杏知道了,按本朝律法,若每月盈利大於等於五十兩銀子,超過三月者,即視為商戶,得到衙門登記造冊。
像她這般情況的,隻要隨官差到衙門交了罰款便行了,若是不交就要收監!
李杏一喜接著又一驚,喜的是,隻要交錢就能解決問題。驚的是,要交一次交易額的逾期倍數。也就是一百兩銀子。
一百兩銀子,若是放在以前,李杏得哭死過去,傾家蕩產賣兒賣女都湊不來一百兩。可這幾個月來,賣豆腐乳也賺了點小錢,大家湊一湊,暫時過得緊吧點,也還是有的。
可問題是,若是交了這錢,登記造冊以後,李家可就成了商戶了!
士農工商,商戶就是下等人,二哥在讀書,能讀到什麼地步是未知數,但可知的是,若李家成了商戶,這書怕是就讀不成了。
商戶家的孩子讀書本就艱難,就算本朝律法寬鬆,沒有偌大的家底支撐,便沒了出路,便是二哥真考上了,怕也是沒有出路的。
不行!決不能成為商戶!
李杏腦子急轉,急得不行。
自古民不與官鬥,鬥也鬥不過!
正在李杏焦頭爛額時,趙剛和王家安來了!
李杏見到趙剛,眸色一亮。
大舅一家在鎮上做些小生意,這本就是在衙門登記在冊的,隻要以大舅家的名義把罰款交上,這樣李家依然是農戶,二哥就還有希望。
當年大舅一家到鎮子上做生意,是分了家的,對趙家也沒什麼影響。
眼下也隻能這樣了,就怕官府那邊不好交代過去。
李杏說到底是女子,上過茶就退出去了。
見到他二人到也來不及說什麼,匆匆交代了兩句就讓他二人進到堂屋。
王家安隻對她說了句,“放心,一切有我!”便和趙剛進去了。
趙剛一大早便聽鎮上的人說有官差往江西村的方向去了,心裏總有股子不安,這年頭天下太平,用得著出動官差的時候不多,江西村的方向有不少村子。
心裏放不下,便趕緊套了車過來看看,還沒走到村頭就聽到路上行人官差是到江西村去的,心裏的不安就更重了。
才進了村子便聽到有兩個婦人在一邊幸災樂禍的說看到有官差去了李家。他心裏大駭,還來不及說什麼便看到王家安和李家老大老二從地裏急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