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那日南荒魔君到了鳳都之後,這鳳都來往之人愈發的多了起來。
不論是隱逸的魔士,還是走南闖北的魔人,亦或是略有術法的平民,長街拐角處,總是有不少。
但總的來說,都是魔,且都為八荒之魔。
這鳳都有著那麼一個規矩,凡進風都者,隻能是魔,且隻能是八荒之魔。這也是洪荒時期魔族與神族犯水一戰後,遺留至今的規矩和心病,暫且不論,此後細談。
隨後幾日,其餘幾荒的魔君,大多陸陸續續的從各地趕來。沒有什麼相似點,唯一相同的,便都是在入了鳳都後,騰雲駕獸的,例如那西荒之地的折橫魔君,來的時候那個氣勢宏偉,隻怕沒有將他們西荒整個的魔獸都拉出來遛遛了…
這日,蘇葉在房裏拾掇好自己後,一開房門,便看見一白色的人影站在門口。
有點飄逸和渺茫的感覺,蘇葉看著他,似想起了什麼,嘴角勾起一絲詭異的笑,後道:“穆清你回來了呀?路上可好?”
——
今日,是為八荒魔界的祭祀大禮。
天格外晴,雲絮散去,不知何時,已經霞光漫天。往日裏平靜的鳳都,在今日如同一鍋的沸水,鳳都外的那一條渡河,船連著船,形成了一條浮在水上的橋,極寬,但看起來依舊不能接納如此多的魔人進入鳳都的樣子。
而在鳳都裏的呢,都朝著鳳都東方而去。
因為,今日魔界的祭祀大禮就處於鳳都東方的扶羅山上。
這扶羅山,原是洪荒時期的古戰場,埋了不少的魔骨,這蓊蓊鬱鬱的蔥翠下,也不知浸染了多少的血。
隨著時間的推移,扶羅山也從古戰場而慢慢的轉變,不過從被動的成為埋骨之地,成了很多人主動的埋骨之地,甚至到後來的魔尊羽化之所。
而它在鳳都內,魔界中人到也沒有多大的忌諱。許是八荒魔族民風彪悍的緣由,挨著這座大墳生活也很自然。久而久之,扶羅山更加的蔥蘢,來此祭拜的魔人越來越多,遠古時期的一位魔尊便索性將祭祀大禮換到了扶羅山。
——
扶羅山有大三層。
一層是群魔所踞之所,寬闊的平地,以半圓之行繞在扶羅山的正前方。
二層是七荒魔君與七大長老之位,名為佇圓台。同樣是半圓形,不過卻小了許多。白色細膩的軟石,泛著淡光。左右各置著七張雕花大椅。
而從扶羅山底層起,便有長長的階梯,用一塊塊的青玉鋪就,每一塊齊整的青玉上,刻這白浮花紋,一直延伸到扶羅山頂。兩旁沒有蔥翠高大的樹,隻有著半人高的白芍花,青碧的葉襯著白若玉的花,開的端莊精致。山頂有數隻墨鳳盤旋鳴叫,薄薄的雲絮浮在山頂,墨鳳飛舞時,帶著精致鳳羽的長尾攪動著雲絮,時不時的傳來鳳鳴。
第三層。
在浮羅山的山頂,是一處平坦的圓台,圓台中央的九階玉梯上,有著一座以整塊澤天玉雕成的四足大鼎,約有八尺之高。大鼎有著一條中線,分為左右。左邊陽刻著洪荒時期每個魔族部落的梗概,以金色描紋;而右方則陰刻著各個部族不同的事跡,以古文字寫就。
而這第三層,自魔族開祭祀大禮以來,便有了個規矩:這第三層,隻有魔尊能親臨,其餘眾魔,不得踏上一步。
這透著自洪荒時期的魔氣,教人肅穆莊嚴。
說完這大三層,亦有小三層,此時不一一俱言,隨後道來。
…
此時的扶羅山,已經擁擠得水泄不通。隻能看見高低不同的腦袋,而看不見身體。議論的聲音在四處遊竄,而還有許許多多的八荒魔族,正在向扶羅山而來。
而此時的扶羅山的佇圓台上,左側的雕花大椅,隻有兩個依舊空著。
就在眾魔議論紛紛之際,有一道驚呼聲響起:“看呐!那北邊天的是什麼?!”
頓時,許許多多的視線被引過去,直勾勾的盯著北邊的那一處天看去。
隻見一毛色雪白的圓毛獸從一雲中化形而來,四肢頗為健碩。待近點兒後,才清楚的看見,那是一隻白毛的獅子,而令人驚奇的是它那雙藏青色的雙眸,平靜而含著些微的寒光。
而這白獅的背上,駝著一人。修長身形,雪白的一襲衣袍倒是如鬆間雪般,清清靜靜的。
待那白獅近了扶羅山,佇圓台上一位深色長袍的老者迎來,赫然便是之前在鳳都上的二長老。
那白獅在佇圓台上停下,一身的毛似白得發亮。二長老略略的笑道:“玉荒島主,別來無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