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可為自己的利益去擋別人的財路。圖私利而擋人財路者,會名利雙損。
“互相抬著混”是共事場中常用的一句俗語,其意思就是不要相互拆台,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商場利益來說,就是不要擋人財路。
絕大多數人都是為錢而工作,這無可厚非,因為生活需要錢,沒有錢便無法生活了!就算生活已經無虞,錢還是人人喜愛的東西,賺錢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所以擋人財路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所謂“擋人財路”就是“阻擋別人賺錢、獲取利益的機會”。一般來說,“擋人財路”行為的發生有以下數種情形:
爭奪。當資源有限時,你拿多了,我就拿少了,你全部拿了,我便沒有了。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便用各種方法去爭奪對方的資源。
嫉妒。看你拿得多,或是我雖然也拿得不少,但你拿得比我更多,於是我就起了嫉妒心,讓你什麼也拿不到。
貪欲。沒有什麼原因,隻因自己拿得不夠多,便擋對方財路,看能不能將之據為己有。
報複。某人和我有怨,逮到機會便擋他財路,雖然自己也得不到,但卻滿足了報複的快感。
擋人財路的原因和手段有很多,但後果都隻有一個——引起對方的懷恨!有的立即做出反撲行動,有的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至少你和對方已有了嫌隙。當然,如果對方不知是你所為則另當別論。
所以,在社會上行走,最好不要擋人財路。別人有機會升官加薪,不管你內心感受如何,最好不要去從中作梗。你若因為報複、嫉妒而去擋人財路,這事遲早會外露的。別人在外兼差,隻要不影響你,你何妨“看到當沒看到”別人津貼拿得多,如果不影響你的利益,你又何必去抗議抗議成功,沒人會感謝你,而你卻得罪了一個人。
那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擋對方財路總可以吧依我看,也不行之。最好的方案是:與其擋對方財路,不如自己另辟財路,因為引起爭奪,可能你什麼也得不到!
那麼,基於正義,能不能擋人財路
對於這種情況,勇於揭發是無可非議的,但你應對一定的情形出分析,既要能製裁對方,也能有效地保護好自己,如此才為上策。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還是明哲保身的好。否則你的正義會成為別人的笑柄,而你自己也將失去立足之地,甚至遭受到更大傷害!
靠不法手段獲利的人,是難藏其身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擋人財路的事,千萬別做。
急功近利的事,千萬別做
急功近利容易使很多人失去自我,迷失方向,低調的人不會急功近利,目光長遠的人也不會急功近利。
據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5年,為什麼許多民企品牌,很快即成為過眼煙雲
於是,一場以品牌力量為主題的“對話——民營企業家沙龍”吸引了近千名企業家和聽眾。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郭凡生說:“目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做品牌都存在著急功近利心態,在認知程度上局限於做品牌就是為了市場,為了馬上賺錢,顧眼前而不考慮長遠,對品牌的高目標指向缺乏明確認識。”其外在主要表現是,炒作成了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慣用手段。“秦池”、“愛多”等“泡沫”品牌,說倒就倒。他認為,品牌是“人品”、“產品”、“企品”的合一,要靠科技創新,靠文化支撐。要想打造國際品牌,對我國民營企業來說,首先要調整和改變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
歐典地板號稱源自德國,但其德國總部根本不存在;自稱百年曆史其實隻有8年,所謂的歐典(中國)有限公司也根本沒有注冊過。原來,歐典地板並非像其宣傳的那樣“真的很德國”;但竟然賣到了2008元/平方米。2006年的央視“3.15”晚會,向全國消費者揭穿了這個謊言。
他們的所謂“真的很德國”,利用了消費者愛慕虛榮的心理。因為木地板最早源於德國,所以歐典便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產品與德國聯係在一起,通過炒作概念,來標榜自己技術一流、質量上乘。
美國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隻有退潮時,你才知道誰在光著身子遊泳。很多的企業似乎正是這樣,經濟狂潮一經消退,喧鬧的沙灘上留下的便是投資者尷尬的身影,而這無力遮羞的身影正是急功近利所帶來的一大致命傷。由於急功近利,與歐典類似的不少企業不願在苦練內功上下功夫,而是把賭注押在廣告上,於是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的廣告價位扶搖直上。一些企業在商海中潮起潮落,上下浮沉,甚至是殺雞取卵、急功近利。不要太急功近利,這也許是歐典事件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
看到新世界旗下的酒店和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為鄭裕彤帶來的巨額財富。許多人說,鄭裕彤的成功就是膽大、冒險、快速賺錢。但鄭裕彤卻不這樣認為。
鄭裕彤說:“我不喜歡立刻就能賺錢,而且賺得很多的項目。越賺得快的錢,風險越大,這是一定的。”
“我不是這樣。因為我做每一件事都是看透了才去做的,不是急功近利的。以會展中心為例,我做這件事的時候,別人說我大膽,其實我已經看透了,中國最終要收回香港。1997年的時候,很多人對中國沒有信心,但是我對中國有信心,就是這樣的。”
什麼是遠利什麼是近利什麼是大利什麼是小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市場也有它自己的遊戲規則,隻是急功近利的人難以看到,經過腳踏實地創造的遠利才是大利,經過努力追求的遠利才是長久的利益。
在生活中,一般人的行為準則是“到手就是財”、“他日三鬥,不如眼前一升”。因為他們安於享樂,對於人生輝煌缺少足夠的興趣,還有最主要的是他們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眼前利益之外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而高效人士的行為準則是“行大事者不近小利,有大謀者不矜小功”,因為他們目光遠大,誌向高遠,能看見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追求的也是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出現急功近利的滋長乃至蔓延並不奇怪。問題在於,要清醒地看到其危害,識別其與求真務實的根本對立。所以為了我們的長期發展,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上,都應該狠煞急功近利之風。
斤斤計較的事,千萬別做
做人應當心胸寬大,絕不可斤斤計較,好與人比高低、爭強弱。善於做人者,一定要有“肚子裏麵能撐船”的意念,把自己的開闊胸懷充分展示出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武則天時代有個丞相叫婁師德,可謂一位肚子裏撐得了船的宰相。史書上說他“寬厚清慎、犯而不較”。意思是說他處世謹慎,待人寬厚,對觸犯自己的人,從不計較。他弟弟出任代州刺史,臨行前,他弟弟為了使他放心,表示:“以後行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擦幹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而婁師德卻憂慮地說:“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人們唾你臉,是生你的氣;你把唾沫擦掉,豈不是頂撞他,這隻能使他更火。怎麼辦人家唾你,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臉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讓它自己幹。”
顯而易見,“唾麵不拭”,這種不諳是非,不講原則,一味退讓,盲目屈從的做法,在今天看來,十分迂腐可笑,不足為訓。然而,婁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較”的精神,也並非一無是處,也有可取的一麵。這一麵就是豁達大度,氣量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