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在,你會怎麼辦?
這個問題不新鮮,這種假設情況在公司也經常出現。就像一道主觀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有些人出於趨利避害的考慮,本能地選擇逃避職責,認為反正幹好幹壞老板也不知道,我們把這類人叫做“逃避派”;有些人害怕被製裁,表麵上做出敬業負責的樣子,私下裏卻開小差,偷工減料,我們把這類人叫做“表演派”;有些人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他們工作起來很紮實、盡職盡責,但隻是把它當成自己的本分,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把這些人叫做“勞碌派”——他們表麵上很敬業,卻不知道為什麼如此,隻是糊糊塗塗地敬業,當一天和尚就撞好一天鍾。他們工作可能也很投入,卻缺乏一種主動的精神。
“逃避派”的員工視工作為苦役和負擔,對於任務和責任總是有一種逃避的心態,他們是以一種對立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工作;“表演派”的員工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用在逃避責任上,他們是以一種博弈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他們看似是為自己打算,實際上卻是在自毀前程;“勞碌派”的員工整日雖然踏踏實實、盡職盡責,但是辛苦忙碌的背後卻少了一種方向感和主動精神,他們是以一種“獨善其身”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這種人看似敬業,但往往又很難真正做到敬業。
上麵說的這三類人,在公司中也常常會見到,可以說是現代職場的一種常態。不管是以逃避和博弈的心態來對待工作,還是在工作中獨善其身,都不是正確的職業態度。老板不在,可以考驗出一個人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感,考驗出一個人對工作和公司的理解,考驗出一個人的事業心和人生態度。“逃避派”、“表演派”、“勞碌派”這三種類型的員工都不是企業和老板真正要找的人,一旦老板離開公司,他們必然會失去約束、動力和工作方向。
那麼,究竟哪類人才是企業和老板最需要的?答案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四種類型的員工:“自動自發式”的員工。這類員工無論老板在不在,都會主動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都會主動做好公司需要的事;無論老板在不在,他們都會把公司當成家,始終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個自動自發的人不會認為工作是一種負擔,不會覺得為企業打工是受剝削,他們認為公司雖然是老板的,但事業是自己的,薪水並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更看重工作背後的成長,這也是他們能夠自動自發工作的動力之一。一個自動自發的人看重工作的使命感,能夠在工作中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他看來,不是工作需要自己,而是自己需要工作;一個自動自發的人會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始終以一種老板的心態去工作,將主人翁精神落到實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自動自發是一種職業覺悟和事業心,一個自動自發的員工無論老板在不在都會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隻有一個自動自發的人才能夠在工作中贏得主動。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做到自動自發呢?我們先來看一下自動自發的定義。所謂自動自發,就是不需要任何人要求和強迫,自覺而出色地完成任務。自動自發不是斤斤計較的小聰明,而是一直積極主動的工作大智慧。隻有那些對工作和企業的本質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才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動自發。
由“被動”到“主動”,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給我們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帶來的影響卻是天壤之別。一個靠他人監督和管理才會努力工作的員工,永遠是工作的奴隸。積極主動工作的員工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得晉升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
也許在工作中你的老板並沒有注意到你所付出的努力,也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這時候千萬不要懊喪,試著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努力工作並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而是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能力比金錢重要萬倍,許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最終都到達了事業的巔峰,因為有一種東西永遠伴隨著他們,那就是能力。他們所擁有的能力,既非一開始就擁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到的。總之,公司是老板的,事業是自己的,工作為老板更是為自己。無論老板在或是不在,我們都要一如既往,自動自發地工作,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老板,更重要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