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長高永生顯然已經明白了耿子奇提督的作戰意圖,投誠號巡洋艦是作為整個無敵艦隊的誘餌,被派往日本的。這樣做,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艦艇上的那部分準備嘩變和謀反的炮手,其在終極目標就是要控製投誠號巡洋艦,以把該艦艇開向日本,如果該艦艇已經駛向了日本,就讓本來想謀反的炮手們,停止嘩變的行動。第二,作為日本方麵,如果發現了有一艘來自於北洋水師的戰艦,要投誠日本,將會派出在戰艦迎接的。
如果迎接的話,勢必遭到隨後趕來的北洋水師的無敵艦隊的無情打擊,日本方麵肯定會倉促派出日本帝國的聯合艦隊來應戰,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晚矣,北洋水師的無敵艦隊將在日本近海,一舉摧毀日本聯合艦隊,並且把戰火直接燃燒到日本本土。
這也意味著大秦帝國要雪恥千百年來,小日本侵略中國,蹂躪中國海岸線的罪惡行徑。所以說,這本身就是大大鼓舞人心的一種形勢。一直以來,小日本慣用偷襲的手段,經常的派出倭寇或者是戰艦,對大秦帝國沿海一帶,進行大肆的騷擾,魚肉百姓,侵占領土,侵略者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中國老百姓深惡痛絕,都盼望著能夠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子孫強大了,來個複仇之戰,攻擊小日本的本土,把炮火直接打到侵略者的老巢當中去,讓侵略者在自己的家門口,好好品嚐一下肆意挑起的戰爭的苦果。
為了能夠有效的堅決的打擊小日本,在北洋水師無敵艦隊整體朝著小日本方向前進的時候,耿子奇提督作為此次攻擊的最高領導人,將北洋水師的無敵艦隊分為三個攻擊波次,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掌握好進攻敵人的節奏。
控製好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節奏,這是獲得最終戰爭勝利的一個關鍵。為此,耿子奇提督早就擬定好了整個無敵艦隊攻擊日本本土的作戰方案,在方案裏,攻擊艦隊分為三個波次。每一個攻擊波次的戰艦配給和火力的部署,還有任務都不一樣。
第一波次組成戰艦為二十艘,其中主力大型戰艦九艘,補給艦艇有三艘,輔助戰艦有六艘,還有兩艘作為機動,這個波次的攻擊任務,就是進行首輪對日本聯合艦隊進行重創式飛攻擊;
第二波次的組成戰艦為二十二艘,其中大型主力戰艦為十六艘,其餘的均為輔助戰艦和補給艦,這個波次的攻擊任務是,對日本聯合艦隊接連進行沉重的打擊,並且將炮火 延伸到日本東京灣的橫須賀軍港,讓這個日本聯合艦隊的母港成為一片火海。
第三波次的組成戰艦有十二艘,其中大型主力戰艦有八艘,其餘的作為機動和補給艦艇,這個波次的攻擊任務是;繼續對日本聯合艦隊進行摧毀式打擊,並且將攻擊艦隊的炮火延伸到日本的本土,進行報複式的攻擊,有效的攻擊其海陸軍的軍事目標,比如軍營,炮台和軍工企業等等目標。
按照這個作戰方案,耿子奇提督與丁汝昌副提督商量,將三個波次的主要攻擊力量集中在第一波次和第二波次上。這就好比拳擊手在與對手較量,頭兩輪就要將敵人打得暈頭轉向,毫無招架之力,然後為最後的一個波次徹底著製服對手,提供充分的保證和條件。
按照領導層的分工,耿子奇提督擔任第一波次和第二波次的具體指揮員,第三波次的指揮員為丁汝昌古提督。反正按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原則,這樣可以很好的把領導的指揮藝術發揮到極致,發揮到每一個戰艦上去。
為了有效的指揮,按照三個波次進行攻擊的作戰方案,耿子奇提督所在的旗艦凱旋號戰列艦作為前線第一指揮部,現場全程指揮第一波次和第二波次的作戰。丁汝昌副提督將乘坐勝利號巡洋艦作為前線第二指揮部,率領第三波次進行攻擊任務。
第三波次的攻擊任務也具有殿後的意思,這跟丁汝昌老當益壯的領導風格也是相輔相成的。而耿子奇提督年輕力壯,正好符合其敢打敢拚的勇往直前的指揮風格。新老領導人的風格都可以在這次親自率領北洋水師的無敵艦隊,對日本本土進行攻擊的軍事行動當中,充分的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