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與意合在英漢語中的體現及對翻譯的啟示
他山之石
作者:田苗苗
【摘 要】 文章舉例解析了形合在英語中及意合在漢語中的各種體現方式。提出在英漢互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了解英漢語各自的特征,有效地將源語信息用地道的目的語傳達出來。
【關鍵詞】 形合;意合;英漢互譯
長久以來,對形合與意合的探討、研究一直都是語言學界和翻譯學界諸多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尤金·奈達在Translating Meaning中稱:“就漢語與英語而言,也許在語言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形合與意合的對比……”。這就是說,漢語與英語的最大差別是漢語以意合為主,英語以形合為主。
一、形合在英語中的體現
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語係,在句法結構和行文方式上也有差異。英語的形合特點從以下兩個方麵體現出來:一是英語的語法手段即詞的形態變化;二是詞彙手段,即聯係用語,聯係用語不僅包括關係詞、連接詞,還包括介詞、代詞、語氣詞等。
形合的語法手段可以通過英語的單複數變形、動詞時態變化以及比較級等體現出來。
例:He stretched his legs which were scattered with scars.
他伸出雙腿,露出腿上的道道傷痕。
英語是曲折性語言,複數概念通過單詞本身的變形就可以達到。比如,例句中”legs”,”scars”通過名詞加”s”就標示了複數的含義,而漢語則需要通過加詞“雙”腿以及“道道”傷痕來再現原文語義。
例:In Beijing, there was a divine scale and a higgledy-piggledy scale.
過去的北京既有一種神聖的規模,又有一種雜亂無章的格局。
源語例文使用的是一個簡單的英語there be結構,時態通過“was”體現出來。而反觀譯文,漢語則不能在“有”的基礎上進行變形體現時間上的先後性,必須通過添加“過去的”來還原原文語義。
除語法手段外,還有比較常見的詞彙手段。看下麵幾例:
例:It seems as if a great deal were attainable in a world where there are so many marriages and decisive battles, and where we all, at certain hours of the day, and with great gusto and dispatch, stow a portion of victual finally and irretrievably into the bag which contains us.
上麵這個英語例子依靠連接詞、關係詞、介詞和分詞把各個語意“疊床架屋”式組合在一個句子中,顯得致密緊湊。這也比較符合語言學家通過對兩種語言的觀察做出的對比總結:英語句子好比一棵參天大樹,可以枝蔓橫生,互相攀附而又不失嚴謹、縝密、邏輯性強。
例:As I lie awake in bed, listening to the sound of those razor-sharp drops pounding on the pavement, my mind goes reeling down dark corridors teeming with agonizing flashbacks, and a chill from within fills me with dread.
我躺在床上,睡不著,聽著雨點兒落在路麵上,啪啪作響。我思緒萬千,恍恍惚惚進入了一條幽暗的通道,回想起許多痛苦的往事,心裏一陣冰涼,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英語句子不論多長,都可以歸結為S V或SVO配列的主謂提挈全句的基本程式。而漢語則多用小句,呈竹狀句型,邏輯關係隱含句中。上例中,漢語就多采用流水句,小句間按照漢語的邏輯事理順序編排出來。
二、意合在漢語中的體現
漢語同英語有很大的區別,漢語話語之間的詞與詞、句與句等語言單位之間的連接相對而言少用或不用形式連接手段,而是主要憑借語意進行關聯。漢語的意合通過語序、詞語本身、詞彙接應、結構平行、重疊形式、反複、排比、對偶及言簡意賅的四字格成語等來實現。正是由於漢語“注重隱形連貫,注重邏輯事理順序,注重功能、意義,注重以神統形”(連淑能,1993:53),所以句法結構短小精悍、靈活多變。漢語的意合特點可以通過下麵的例子很好地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