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老天垂憐(1 / 3)

史書寥寥數語,記載我的一生。女人的一切榮辱都不過是男人的附庸,人們記住我,是真宗元配,是潘美之女。

女子許婚十五而笄。中宮為我主禮,為我正賓,二公主趙英惠為我讚者。

太宗賜婚,許以皇子,皇後主禮,無上榮光。

我始終記得那一日,我像所有閨閣少女一樣歡欣,卻忽略了父親笑顏下的擔心和沉痛,一旦大權旁落,君恩不在,閨中弱質如何禁得住皇室紛爭的折磨。

具體的過程我已經忘記,隻記得皇後最後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令德攸宜。表爾淑美,永保受之。可字懷嬴。”

及笄前日,母親就私下告訴我,太宗要將我許給韓王為正妃,彼時年少慕艾,及笄禮上遠遠打量過韓王一眼。

說不上風神俊郎,到底不辜負皇族氣派,一顆芳心錯付。我滿心嬌羞和期待地繡了一年的嫁衣,含淚拜別父母,父親隔著珠簾囑咐我:“娘娘嫁入皇家為婦,切記懿思慎行,溫良恭儉,敬事姑舅,友愛手足,開枝散葉。”

大婚當日,洞房花燭,等待良人揭開蓋頭。等來的是韓王冷冰冰的一句“本王可以給你王妃的應得的尊重和一切,除了本王的心。”然後轉身離去。

我後來才知道他是去和他的真愛劉娥共度良宵,趙元侃的虛偽和劉氏的所謂的真情讓我作嘔。

入宮謝恩,李皇後握住我的手“好孩子。”一如往昔的賢德,仿佛有多喜歡我這個兒媳,二公主英惠待我又是何等的親昵,滿殿神神鬼鬼,如今看來唯有四公主宣慈是真性情。

第二日,姬妾都見過禮,趙元侃帶著劉氏姍姍來遲:“請姐姐喝茶。”

膝蓋還沒彎,劉娥就被趙元侃拉了起來:“潘嬋,阿娥給你奉茶,你沒看到嗎?”

我也是家裏千嬌百寵長大的,自然不肯受這樣的氣:“本王妃沒有姐妹,以後不要亂喊。”

劉氏可憐兮兮地看著趙元侃:“王爺,我……”

她出身市井,手段齊出,輕易將趙元侃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迷得神魂顛倒。不知在他麵前給我上了多少眼藥。

因是老來女,自小是小祖宗一般嬌養來得,氣性自然不小。在外麵還能勉強維持貴女的貞靜賢淑,骨子裏怎麼會少了將門虎女的傲骨,頭也不會地離開,這茶姑奶奶就不喝了。

趙元侃在我身後大罵:“潘蟬,她們說得對,你果然是個佛口蛇心的毒婦。”

我後來才知道二公主一直在背後給趙元侃和劉娥幫忙。

三朝回門。未免父母兄弟憂心,我隻得敷上厚厚的脂粉掩飾身心的憔悴,言不由心:“王爺待我很好,府上的姬妾十分恭順。”

紙終究包不住火,韓王迷戀蜀女的傳聞不脛而走。韓王的乳母秦夫人勸諫韓王無果:“原以為王妃是個賢淑的,焉能不懂這夫妻之間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道理。”

這話半是好意,半是責難,在我這裏左耳進右耳出,想要我去討好趙元侃,做他的青天白日夢。

說的很是輕鬆,趙元侃把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裏,不時私會。

李皇後既然上位,對於準太子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滿城看著我的笑話。可是我能怎麼樣,我不得不為丈夫在太宗麵前周旋,在我父親麵前遮掩。

盡力維持這段婚姻表麵的光鮮,已經讓我殫精竭慮。

雍熙三年,父親受詔撤軍,並掩護雲、應四州之民內徙。在撤軍過程中,監軍王侁逼迫楊元帥迎敵,置之必敗之地,父親勢單力薄,又有掩護百姓之責,致使楊太尉無人接應,陳家穀兵敗。楊太尉全軍覆沒,被俘,絕食而死。

太尉楊繼業自從歸宋後,一直在父親手下當副將,二人配合默契,屢立戰功,關係融洽。

楊大人馬革裹屍,父親悲痛不已,自請受罰,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他暗自對我們兄妹幾人說:“重貴以性命相托,我忌憚監軍乃是天使,未能爭,不能救,是我之過。潘家和皇家結親,為父功高震主,此番貶謫正可以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