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年癡呆(1 / 2)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蕩去漂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係,常在魚龍險處遊。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這一闋《無根樹》,是跨越元明兩代的老道張三豐於武當山遇真宮所遺。《無根樹》的立意,在於勸誡世人莫要貪念世間榮華,好及早回頭去勉力修行。《化書》有言:“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三化既定,築基乃成。築基成功,意味著內氣貫通奇經八脈和大小周天,通過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則身體由內到外都會發生蛻變:氣質可摧人肝膽懾人心魄,身手可騰空八步趕蟬,速度可草上飛馳攆瘋馬,力道可萬鈞以下崩山搗海,若再輔以修習搏擊之術,則普天之下,又有幾人為其敵手?普通人貪戀名利,抵不過自作自受、自遺其禍罷了;若修行之人勘不破榮華二字,免不得就會遺禍人間了。這是為何?修行之人精與神合,氣血旺盛,若中了名利之毒,則會患上陰邪陽亢之症,在他的眼中,眾生就如螻蟻一般,舉手投足間,輕則予取予求,重則殺人害命。中毒之人若是資質不高築基未成,至多身輕體健、勢大力沉,若是以勢壓人,總有跟腳的現世報約束於他——正所謂“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但若是資質上佳並成功築基卻不幸中毒,則不但害人,更是誤了自己。這又是為何?內家修行的法門無非是內煉五髒之氣,成功築基後,仍脫不了肉眼凡胎,隻剛剛踏入修真的門檻而已,若是為名利榮華所累,無異於半途而廢,棄芝蘭而取糞草——原是有根木,終成無根樹,忘本而已。凡樹有根,方能生發,樹若無根,必不長久。築基之後,再與人相爭無疑落了下乘,且寡然無味,莫若窺探天地萬物伺機而盜,立足早生慧命。五髒之氣如藥引,以此藥引溝通天地萬物的五行元氣精華,行坎離相濟、三反晝夜陰陽之法,則金丹大道可成也。《無根樹》又言:三才竅,二五精,天地交時萬物生。天地人三才皆有呼吸吐納之氣,三者通過五行精元相生相克之理生成萬物;若能掌握陰陽變化之道,則能厘定五行。比如釀酒,可從酒糟中蒸出酒氣;同理,通過熏蒸天地五行之氣,可著重提煉出一行真元;真元積累的過程如同采藥,藥備足了,就可以打火起灶了,若是方法得當,回報你的,將是一粒圓坨坨金燦燦的真氣元丹。金丹成,真人至,仙人之體可期也。

張老道於明永樂五年不知所蹤,世人都猜測他已經白日飛升了。明永樂帝慕其悟真了道,多次耗費人力尋訪於他,盼望他能現身親授長生之道,可惜也隻謀得神龍一現。永樂很不滿足,索性北建紫禁城,南造武當山,把武當山建成了一個天上人間。永樂帝如此大費周章,無非是讓張老道看看一代帝王的誠意,期望張老道能現身再次相見而已,可惜他的這一願望始終沒有再現。

千百年來,武當山宮觀林立,香火旺盛,雲蒸霞蔚,縹緲脫俗,宛如人間仙境,較少受到世俗的攪擾。但自清末以來半個世紀,武當山經曆了一場場浩劫。很多宮觀被徹底摧毀,很多珍貴的文物遭受搶劫和偷盜,多數道場變得空空蕩蕩,棲棲遑遑。隻有天柱峰金頂,南岩等地,因為地勢險要,又是神靈居所,因此得以基本保持舊觀。總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武當山,破敗而荒涼。但是,每到道教節日的時候,從武當山腳到天柱峰金頂的沿途道觀,也會有絡繹不絕的信徒來到這裏,祈求真武祖師爺幫助他們脫離生活的苦海,坐吃一口飽飯,臥享一日安寧。

這一年,是周培風呆在武當山的第三個年頭。

周培風,那年已滿十八歲,是他父母學生時代自由戀愛結合後的產物。父親在政府部門中擔任普通官員,母親是部門機要秘書。在周培風八歲的時候,父母就把他委托給均州的父母代為撫育。

至於周培風為什麼來到武當山,緣於三年前的一次墜崖經曆。均州多山,多草藥。明朝李時珍經常不遠千裏出入武當山采集草藥。因此,采藥也是均州山民補貼生活的普通營生。世道艱難,大道多歧路。山民跌落深溝壑穀這種慘事雖然不多,也非罕見。十五歲的周培風任性貪玩,一刻也不消停,祖父母屬於隔代親,小時候疼愛嗬護,等到進入叛逆期想要嚴加管束,卻已經遲了。

這一年夏天,周培風瞞著祖父母,也跟著山民進山了,初次進山就掉進了山穀。周培風掉落懸崖,維持了五秒鍾的自由落體,這五秒鍾對周培風來說,算是經曆了一種終身難忘的瀕死體驗。在山崖橫生的樹木不斷卸力之後,不但僥幸活了下來,而且外傷也不嚴重。萬幸中的不幸是:身不能動,眼不能轉,氣如懸絲,心不外馳,所有的跡象表明,他成了一名植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