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方式;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形式美,它是人心靈美的必然外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禮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是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包括: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由於禮儀規範是人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現代的社會生活、工作交往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禮儀能夠起到美化形象的作用,它要求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禮貌、禮節和儀容、儀表美兩個部分。如儀表整潔大方,待人有禮貌,談吐文雅,舉止端莊,服飾得體、尊重他人等。總之,隻有儀表舉止合乎文明禮儀,才能使人樂於與你交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趨於融洽。
禮儀能夠起到穩定人際關係的作用。任何人際關係之所以能夠維持,一個重要的內容是雙方在心理上能夠得到滿足。在交往中懂禮儀,有禮貌,知禮節,會令對方感到一種被尊重感,取得一種心理愉悅,自然能夠為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鋪平道路。
禮儀能夠起到促進溝通作用。禮儀的表示就像一座橋梁或一條紐帶,使彼此間的陌生感和距離感瞬間消失,在這裏,禮儀就起到了溝通的作用。禮儀的不同形式就是各種“溝通語言”,它比一般的溝通語言更顯得高雅、含蓄,更易於讓人接受。
有“台灣第一美女主播”之稱的侯佩岑擁有成千上萬的支持者,不單單因為她的美麗與出色,更因為她的教養、她的內涵、她的氣質。對禮儀的充分領悟令她看上去文雅動人,富有親和力,無怪乎會有這麼好的人緣。
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侯佩岑身著白色吊帶及膝裙、銀色高跟鞋、右手腕上戴了一朵紅花,突出了她高雅的書卷氣和溫柔的女人味,嫵媚又不失雅致。她眼波流轉,巧笑嫣然,坐到鏡頭前筆挺端正、紋絲不動。數家電視台記者架起攝像機,現場做起“焦點訪談”。她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基本上是問題拋過來,答案立馬脫口而出。現場有人送她飾物、鴨脖子、自製相框等禮物,她總是非常真誠地表示謝意,“謝謝,謝謝!”雖然是標準的港台腔,卻不會使人覺得生分。她的一舉一動充分彰顯她的禮節,直到節目結束,臉上的笑容也不曾褪去。
對一些敏感話題她也沒有不禮貌地用“無可奉告”來擺脫尷尬,而是非常誠懇地有問必答,讓觀眾了解她的內心深處,引起共鳴。有人問她對愛情的看法,她說:“每一個女孩子都憧憬有一份愛情,我希望,愛會讓自己多一些勇氣。”她和男友曾經因為被偷拍以致戀情曝光,重提此事的時候,她依然保持了風度,隻是柔柔地回答:“心裏有些怕,多多少少有一點。”她的禮貌、她的大度、她的智慧就這樣悄然為她贏得了更多的心。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禮儀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展現。人與社會都離不開禮儀,人類需要禮儀。反過來說,也隻有人類才懂得禮儀。人與人生活在社會裏,注重儀表形象,養成文明習慣,掌握交往禮儀,融洽人際關係,這是我們每個女人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程。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現代女人,注重禮儀的自我修養,即在學習禮儀、運用禮儀中,在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和待人接物等方麵都能展現出一個女人的教養,並在社會交往中,有所為、有所不為,自覺地運用禮儀規範,尊重別人和其他民族所展現的教養,方算知書達理,方稱得上是一個有教養的女人。“有理走遍天下”就是這個意思。禮儀,是女人在交際中需要不斷修煉的功課。禮儀,讓優秀的女人更加風度翩翩、風采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