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蘇東坡養生要訣如何練習(1 / 1)

我國古代的氣功,到了宋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進行氣功鍛煉的大有人在,如歐陽修、蘇軾、陸遊、程頤、朱熹等,都深究此道,其中以蘇軾最有造詣。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大文學家,素喜吐納導引之術。當時,道教內丹術興起,某些部分開始與氣功融合,但蘇東坡不但未受其影響,而且提倡以閉目內視,納心丹田,調息漱津的靜功養生鍛煉方法,並親自實踐,頗有心悟與創見。如其在向當時道教大小周天內丹術的奠基人張伯端宣傳、介紹自己編練的“養生要訣”從數息到隨息進而至體呼吸的練功好處時說:“……視鼻端,自然出入之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製,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其名日隨,與息俱出,複與俱入,隨之不已,一息自往,不出不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霧散,開始已來,諸病自除。”

蘇東坡創見的這套養生要訣,很有靜功養生的代表性,且易於練習,功效顯著。正如他自身實踐的體會所說的:“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其法至簡易,惟在常久不廢,即有深功,且試行二十日,精神自已不同,覺臍下實熱,腰腳輕快,麵目有光,久久不已。”

練習蘇東坡養生要訣,不必拘泥古法,練功時間可以每日2~3次。現將其方法演釋如下:

1練功方法

(1)自然盤足端坐,麵東方或南方,閑目靜息片刻。

(2)拇指屈曲置於掌心,餘四指握緊拇指,然後屈肘將拳拄按腰腹間,上下叩齒36次。

(3)調勻呼吸(自覺深長綿綿,細勻無聲),然後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次序,依次想象肝、心、脾、肺、腎五髒的顏色,即肝為青色,心為紅色,脾為黃色,肺為白色,腎為黑色。想象時可按髒器實際所在位置及其顏色意守5~10息(一呼一吸為一息;脾的位置可理解為臍上下的胃脘和腹部),按上述五髒順序依次進行。

(4)五色內視結束後,即再想象炎炎赤日。從胸中起(兩乳正中,中丹田處),光華璀燦,徐徐向下納入下丹田(臍下1~3寸處,此際宜心氣平和。重複3~5次。

(5)再微張口,以舌沿齒外周,從上向下,從左到右攪繞18次,然後再按相反方向攪繞18次。

(6)以上法產生津液後不即咽下,再重複以上(3)(4)、(5)節動作2次。

(7)通過共計3次的調息內視,納心丹田,攪舌漱津後,此時津液滿口,即微收下頌,稍用力咽下,並以意念引至下丹田。

(8)重複以上(3)、4)、(5)、(6)、(7)節動作連續2次,此即總共9次漱津,3次咽津。

(9)做好以上動作後,即進入收功階段。做4節按摩功法:①先放鬆兩手,左右手相互生熱,交叉搓擦足心湧泉穴(在足掌前1/3,屈趾掌心出現凹陷處),至有熱感為度。

②以兩掌相疊按在肚臍上,從左向右,從小到大,摩脘腹36次。

③以雙掌掌麵分別置按在背蘿兩腎俞穴處(腎俞穴在第二腰椎下旁開1.5寸處),上下一擦,至有熱感為度。

④再以兩掌摩擦麵頰、腦後及頸項,均至有熱感為度,然後以右手拇、食指捏按鼻梁兩側5~7次。再叉開五指如梳狀,從前向後指尖沿發根梳理100次。

2做功要領

蘇東坡養生要訣功法主要有調息內視、納心丹田、漱津咽津、按摩收功4個階段。調息時隻要做到身體和意念放鬆,呼吸自然調勻;內視五色時,初起色彩可不明顯,但不必刻意追求,隻要意到即可,日久自然熟練。納心丹田時當意態安詳,徐徐反複。漱津轉舌要動作和緩,舌尖盡量貼緊牙齦,而咽津時更要注意念引導津液吞納入下丹田。

3功法作用

經常鍛煉蘇東坡養生要訣功法,可使人五髒安和,其漱,津等動作在古代氣功中又稱為赤龍攪海,產生的大量津液,可對人體健康,防治疾病多有益處。本功法尤適合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