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資源共享,共同提高(1 / 3)

在我們要結束本書的時候,請諸位讀者回頭想一想:到底什麼是人脈?它是“關係”,是“人情”,還是一種社會資源?是你認識的一個個具體的人,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和團隊的資源共享?

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這個答案也不必追求統一。其實,人脈,更像是一種氣氛,一種相輔相成的氣氛,在這個氣氛中,大家共同提高。換句話說,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共享資源,共同提高,這就是人脈。

MySee 的總裁高燃,出生於 1981 年,是目前中國少有的 80 後億萬富翁。高燃成功的秘密,就是在職業道路的任何一個階段,都用積極的行動,為自己開拓人脈資源。

1999 年,高燃考上清華大學。在大學第一年,他加入的社團就多達 17 個,後來,他還創辦了“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協會”,是學校中有名的活躍分子。

2003 年他從清華大學畢業,在《經濟觀察報》做了財經記者,還被報社評為當年的“最佳新聞記者”。大學時代的人脈積累,加上記者的職業,為高燃廣交朋友提供了條件。於是,做了財經記者才 8 個月,高燃便按捺不住創業的激情,縱身投入自己一竅不通的 IT 界。

2004 年,高燃看到卓越網、當當網的成功,就想到電子商務,打算把北大一個網上書店買下來自己運營。高燃把自己的想法做成商業策劃書,開始尋找投資者。他首先找到了自己做記者時就認識的“大人物”——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盡管楊致遠肯定了高燃的想法,但由於種種原因,此事沒了音信。

高燃並沒有灰心,他再次付諸行動,他將策劃書重新修改,又投給另外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就是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

高燃與蔣錫培也是早就相識的。原來,還在高燃上大學期間,蔣錫培就曾到清華校園裏做過演講報告,一貫重視人脈的高燃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主動向蔣錫培請教,而蔣錫培也對高燃印象深刻。當高燃得知,蔣錫培在長春開會,便帶著商業策劃書連夜趕到長春,雙手奉上自己的策劃書。

蔣錫培很欣賞高燃的熱情,他覺得,對年輕人來說,再也沒有什麼比信心和決心更珍貴的東西了。他看好這個年輕人,決定為高燃投資 100 萬。

不過,成功的路上總是充滿艱辛,一開始創業,高燃並沒靠這 100萬幹出什麼成績,但蔣錫培的支持,畢竟為他提供了精神動力。到了2005 年,高燃已經嚐試過多個項目,依然效果不佳,這時候他遇到了清華校友鄧迪。

鄧迪是專門做視頻和無限存儲技術的,但苦於沒有資金無法起步。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都把對方視為自己的“重要人脈”。在二人的“頭

腦風暴”作用下,終於催生了專做視頻直播的 MySee。

皇天不負苦心人,8 個月後,在同學的牽線下,高燃獲得了一筆來自美國的 1000 萬美元的風險投資,MySee 價值很快上升至千萬。而高燃,也成為國內最年輕、最活躍的青年創業企業家之一。

高燃的成功,在於他不斷嚐試,不斷行動,並且從一開始就積極為自己爭取人脈關係,善於與人共享人脈資源。

我們在交際“圈子”中,看到自己夥伴的水平和能力有所提升,便能激勵自己也要有所成長,以免跟不上大家的腳步。當我們身處這樣的群體之中,就有一種強大的氣場,能成為督促自我前進的動力。

同時,當我們看到“圈子”中某位夥伴的成功,我們心裏會湧現一股“既然他能,自己也能”的希望,增進了自己的樂觀心態和工作熱情。這是“單打獨鬥”的人很難體驗到的樂觀與信心。所以,如果你能經常和相關群體在一起,原來你覺得很困難的事,也能變得易如反掌;原本認為不可能的,也終將成為可能。因為資源共享,可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