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環境中,你看見的是自己的潛能,還是路上的絆腳石?不幸的是,許多人悲觀多於樂觀。要想人生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認識改變的本質。若心無力感,便會成為沒有能力的人,要想改變,就是消除無力感,從相信自己辦得到開始。人群的領導者,就是那些能看見良機的人,哪怕他們走進沙漠、亦能尋到花園。如果你強烈地相信可能,就可能達成。
信念二:沒有失敗這回事,隻有結果。在成功者的眼裏,沒有失敗,隻有結果,失敗是動搖不了他們的。
隻有追求結果的人,才能獲致最後成功。成功的人不是從不失敗,他們也有勞而無功的時候,但他們認為那是學習經驗,借用這個經驗,再另起爐灶,得到新的結果。
害怕失敗的人,內心產生畏懼不前的心理,不敢下手去做,不可能成功。你是否害怕失敗?
馬克“吐溫有一次說道:“年輕而悲觀是最悲哀的事。”他說得很對,當人心存失敗的想法,無異於保證將一輩子庸碌。
愛迪生在從事發明電燈的過程中,曆經九千九百九十次失敗後,有人問他:“你是否還打算嚐試第一萬次失敗?”愛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敗,我隻是發現那些方法做不出電燈來。”聽到了嗎?他隻是要找出可產生不同結果的做法來。
擔心失敗,是一種毒害心靈的方式。如果你真相信不會失敗,也許你就會用一套全新的做法,得到空前的成功。所以你為何不一試呢?在此,我要告訴你,從現在開始就相信沒有失敗那玩意兒,有的隻是結果。
信念三:不論發生什麼,勇於負責。
成功者共有的另一個特征,就是相信他們在改造環境。也許你會多次聽過“我是主事者,我負全責”這句話,希望你不要認為那是偶然。成功的人都相信,無論發生什麼,是好是壞,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即使不是親手做的,或多或少影響過別人。如果你不相信你正在改變環境,不管那環境是好是壞,那麼你就是環境的奴隸。你成了個被造者,而非創造者。如果我有這種情形,我寧可跑到另一個環境、另一個社會或者另一個國家,為何要待在這裏,成為外力下的犧牲品?
就我看來,勇於負責是衡量個人能力及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由此也可看出他其他的信念,考驗他是否是心口如一的人。勇於負責的態度,並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反而會有許多收獲。如果你能在自我控製之下,就終必成功。
肯尼迪總統就有勇於負責的信念。丹·拉瑟曾說過,肯尼迪是經過豬灣事件之後,才成為一位真正的領袖。當時,他站在美國大眾麵前,公開承認豬灣事件是一件不可再發生的錯誤,然後對該事件負起全責。在那一刻,他從一位能幹的年輕政客,變為真正的領袖。肯尼迪做到了每一位偉人所當作的。勇於負責的人是真正的勇者,逃避責任的人卻是懦夫。
信念四: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細節,才采取行動。
有許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細節,他們知道什麼是必須知道的,而不讓細節拖慢前進的腳步。那些能幹的人,在做許多事時都有一套工作哲學,就是不全理會每一細節。
模仿別人可以節省我們最無可取代的資源一時間。從觀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你就能學到他們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時間更少。時間是太寶貴了,無人能使它延長,而成功的人對時間的看法,是十足的吝嗇鬼。他們清楚一切的狀況,隻取所需,留下其他的。如果他們對某件東西有興趣,比如想知道馬達運轉原理或產品製造方法,就會花額外的時間去學。不過,他們永遠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必需,哪些不需。
成功者擅長於區分什麼是他們該知道的,什麼是不必知道的。為了有效使用本書的資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應該在行與知之間找到平衡點,投下全部時間探討根本的事項,或僅搬取既有的經驗。 要成功並不需要知道一切。
信念五:“人”是最偉大的資源。
卓越的人,也就是指有傑出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有一個不尋常的認識,即尊重和珍惜每個人。他們重視團隊,重視共同的目標,重視團結。員工之間若無共識,若不能結合成同心協力的團隊,便不會保有永久的成功。
卓越公司彌漫最濃的觀念,就是尊重個人。他們給予每個人應有的尊重及尊嚴,他們視每一位員工都是工作夥伴,不是工具。根據調查,惠普公司中20位職員中有18位認為,該公司的成功全賴於他們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各位應知道,惠普公司不是要常與大眾接觸的零售商,也不是靠信譽的服務公司,它是從事最複雜的現代科技業者。由此看來,即使是在尖端工業裏,有效處理人際問題也是列為首要任務的。我們要常保警覺、調整態度、修正做法、確定人生方向無誤。要尊重別人,說和做是兩碼子事,今後當你在人際交往上,要常說:“我們要怎樣才會做得更好?我們要如何處理這件事?我們當如何行,才會有更大的成就?”要知道三個臭皮匠,絕 對是勝過一個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