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鑒
文/魏珺
山水畫一般構圖繁複,高遠、深遠層次頗多,若按比例縮小,勢必無法窺見用筆、皴法技藝;若隻取近景則難以體現原畫氣勢和層次。對於這樣的問題,《顧氏畫譜》中大多以近景為主,將近處樹石結構、用筆清晰展現,減少遠景層次和景物數量的方法。對於細部技法不突出,以構圖層次、點染見長的山水畫則采用按比例縮小的方法,體現其構圖上的用意,王維、米芾、米友仁等山水畫一般采用這種方法。王維與範寬的山水風格不同,畫譜中采用了不同的“減小元樣”的方式,兩者相比較自然能對減少和縮小的方法有更直觀的認識。王維注重筆意和構圖,則原圖縮小(見圖3);範寬則注重皴法,則減少遠景,注重近處景物用筆(見圖4)。
總之,無論用何種方法“減小元樣”,都以不損害原意為準則,盡量將原畫作者的構圖、皴法、層次表達出來,供後人揣度學習。
《顧氏畫譜》內容翔實、編纂體例獨特,以版畫形式刊布畫作,對中國文人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版畫史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中國與日本、韓國的交流,刻印的畫譜對日本的南畫和韓國文人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薑紹書所評價的那樣,《顧氏畫譜》“熔今鑄古,能集大成”,其在中國繪畫教材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