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絲路瑰寶 精美絕倫——鎏金銀瓶(1 / 2)

寧夏國寶專題

文/楊雲峰

鎏金銀瓶(見圖1),北周,1983年出土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中,現藏寧夏固原博物館。該瓶是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中國的具有薩珊風格的金銀器,精美絕倫,獨一無二,號稱固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96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定其為“國寶”。

銀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徑12.8厘米,重1.5千克。銀質,表麵鎏金,環形單把,把上方鑄一頭戴貼發軟冠、高鼻深目的人頭,麵向瓶口,瓶口為鴨嘴狀流。細長頸,上細下大,頸部有21條豎形凹槽,頸部與腹部相連處有13個凸起的圓珠組成的聯珠紋一周。腹部圓鼓,上部小、下部逐漸加大後內收,與底座連接束腰處有10個凸起的圓珠組成的聯珠紋一周。腹的上部有一周三角形連瓣紋;中部打押出6個人物圖像,半浮雕;下部剔刀淺刻線雕一周圖案,似水波渦紋,水波中有兩隻大耳、怒目的怪獸相向追逐一條翻身躍起的魚。高圈足底座,座的邊緣有20個凸起的圓珠組成的聯珠紋一周。

銀瓶腹中部半浮雕的6個人物,係手工打押而成,工藝精湛,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人物可分為三組,兩人一組,以瓶的把柄為界,從左起為第一組,中間為第二組,右邊為第三組。

第一組人物(見圖2),一男一女相對,左側女子側身,頭微低,右臂前伸,被男子握住手腕。波浪狀長發,頷首下視,靦腆安詳,身著披肩與長裙,足登軟靴。右側青年男子,麵與女子相對,頭戴圓形盔帽,頭發卷曲,圓眼高鼻,表情自然,身著披風,下身裸露,足穿半高筒皮靴。右手二指平托女子下顎,身體肌肉突起,粗壯有力。

第二組人物(見圖3),一女一男相對而立,左側青年女子側身站立,波浪狀長發在腦後打結,耳朵戴有飾品,大眼高鼻,唇微合,表情安詳,上身著圓領衫,下身穿貼身長裙,足穿軟靴。右手前伸彎曲拿物,左手彎起用食指指向自己。右側青年男子,頭發梳至前額卷起,圓眼高鼻,右手向前屈伸,手中持物,展現在女子麵前,似乎將物品送給女子。上身著圓領短袖衫,腰束帶,下身穿短裙,足穿半筒皮靴。

第三組人物(見圖4),一女一男相對站立,左側男子,頭發梳直後四周卷起,束發帶,直高鼻,眼大睜,嘴唇緊緊閉合,神情嚴肅。上身著圓領短袖衫,下身連著短裙,衣裳相連,腰間係帶,足穿半高筒軟皮靴。右手執盾,左手前屈持西方式矛。右側青年女子,側身訴說。頭發為波浪狀,頭戴花冠,大眼直鼻,嘴唇微合。右手向上彎曲用食指指向自己,左手向上端一尖頂蓋小盒。上身著圓領緊身服,細腰,束帶,下身著長裙,足穿軟靴。

三組人物展現的故事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即“帕裏斯裁判”和“特洛伊戰爭”。第二組人物表現的即是“帕裏斯裁判”,男子為帕裏斯,手中拿著金蘋果,女子為阿芙羅狄忒,畫麵以一位女神代表三位女神;第三組人物表現的是帕裏斯劫持海倫上船時的情景,畫麵忽略了船隻;第一組人物表現的是海倫回到丈夫墨涅拉俄斯身邊的情景,由於爭奪海倫引發了特洛伊戰爭,死傷無數英雄,墨涅拉俄斯在追回海倫時準備將其殺死,可看見她仍然美麗動人,就原諒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