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美人落難(2 / 2)

那潘強年已五旬,祖籍安徽鳳陽,自幼習武,聰明伶俐。17歲時中了武狀元,早年在外領兵打仗,頗有戰功,先從正七品中衛郎做起身經百戰直到官拜正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深受皇上厚愛。不想到了晚年,由於生性耿直,看不慣奸臣任為妄為,在朝上怒斥兵部尚書丁謂,又總是指責楊禎縱容奸臣當道,貪戀美色,致使百官敢怒不敢言,皇上屢屢受他指責,早已起了殺意,無奈他軍功頗高,又深受太後推崇,怕惹了眾怒,隻好隱忍於心,伺機下手。

幾月前皇上聽信丁謂讒言,下旨解除他的兵權,封了他一個閑差。不幾日丁謂又送了尚、楊二美人給皇上,深得楊禎的歡心,就又建議他殺了潘強,楊禎思慮在三,覺得還是不殺為好,就找機會下令降了他的職,由三品大臣降為七品協忠郎,命他在家休養未有召見不得擅自入朝見駕。

潘強心中雖然有苦卻又無處訴說,整日裏隻是鬱鬱寡歡,再加上如今年近五旬,又膝下無子,感覺無顏見祖宗。家中雖有萬貫家產,卻落得個無人繼承,每日更是茶飯不思,身體每況愈下,這幾日正好又染了風寒,正臥病在床不起。

這天,潘強剛被夫人王氏逼著吃了一碗小米粥,就又合衣躺下邊看書邊休息,忽聽家奴來報禦史中丞包拯求見,連忙披衣下床迎接。

包拯平時日裏與潘強感情極好,知他為人剛直不阿,又頗有英雄氣概,兩人不免猩猩相惜。如今幾日不見,見他神情消瘦,又似添了不少白發,心中很是不安。想到一代名將,到了晚年竟落的如此下場,不禁潸然淚下,兩人對視不免又一陣難過。

敘說了片刻,包拯取出聖旨,潘強慌忙跪地接旨,心裏忐忑不安,不知次番又有何難降在自己身上。

聽完聖旨,潘強想到自己昔日披甲上陣,手下兵將多不勝數,百官擁戴,好不威風,不想今日受奸人所害,竟落得出此地步,隻能帶領區區百十來人,千裏迢迢前去湖北剿滅那莫須有的妖人,不禁又是一陣心酸淚流,無奈皇恩浩蕩,自己又不能抗旨,隻得念淚接了聖旨,口中三呼萬歲。

包拯知他心裏苦處,隻是也不便多說,安慰了幾句,就起身告辭,進宮去見太後。

此時大宋皇帝楊禎的養母楊太後正在寢宮吃著瓜子,聽著小曲,聽太監來報說包拯求見,連忙宣見。

包拯見過楊太後,口中三呼千歲。坐下後,先是問了太後最近身體如何,兩人敘了一會君臣之情,最後包拯就把昨夜所聽所聞之事,一一如實上報。

楊太後一聽,很是氣憤,果然大怒,連忙下旨傳了王公公過來問話。

王公公昨夜自從包拯走後,雖然皇上並沒怪罪自己,可仍然膽戰心驚的過了一晚。如今,聽到太後召見,連忙慌慌張張的跑來。見包拯在場,心中頓時明白了大半,又觀太後臉色不對,沒等她問,就嚇的把昨夜之事都一一招了出來,然後不住的給太後叩頭,求她饒命,直叩的鮮血直流,仍不敢停。

楊太後一聽,皇上昨夜果然如包拯所講,幹出了這種有違倫理,大逆不道的事來,頓時勃然大怒。一道懿旨下去,抓了那尚美人和楊美人來,二話不說,各打30大板,直打的她二人皮開肉腚,仍不解恨,又下旨要斬了這兩個蠱惑皇上,惑亂**的妖女。

趙禎昨夜大戰了一個晚上,正在熟睡,忽聞太監來抱,說太後抓了尚、楊二妃問話,連忙衣冠不整的前來求情。

楊太後本就有氣,現在又看皇上如此,本想殺了二妃,但又不能不給皇上留情麵,這才不得已改了旨意,下旨將尚美人發配洞真宮做道姑,以思悔過,終身不得還俗。

楊美人打入泠宮,從此不得再睹天顏。

不消半柱香工夫,二位美人已被打的遍身是血,隻有一口氣在,此時聽了太後懿旨,頓時昏厥過去,後悔已是不及,連呼救的力氣都沒有,就被幾個太監架著出了太**,到了各自的去處。

王公公由於末及時將此事稟告太後,從而愛到牽連,被太後刑罰杖責100,結果正好又碰到執刑的太監平日裏跟自己有仇,重杖之下,竟一命嗚呼了。

末了,太後似乎仍不解恨,又抓了送皇上藥物的太醫,說他蓄意謀殺皇上,居心叵測,將其全家共50餘口滿門抄斬,後經包拯為其求情,才淩遲處死了他一人,其餘家人流放黑龍江,再不得返回祖籍。

皇上見事已至此,很是心疼,暗恨包拯,卻又懼怕楊太後,隻能忍了這氣,心裏卻暗盼她早日歸天,自己也好掌政,不再任她宰割。

從此也就收了心性,不敢再如此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