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分清力所能及與鞭長莫及的事情
要得到快樂與自由就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是我們能控製的,有些事則不能。隻有正視這一基本規律,並學會區分能控製和不能控製的事物,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持身內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我們能控製的是我們的想法、熱望、心願和我們厭惡、反感之事。這些方麵直接處於我們的影響之下,因而可以說真正與我們有關。我們對自己的精神生活的量與質總是可以選擇的。我們無法控製的則有:我們的身體為哪種類型、我們是否生來富有或後來暴富,他人如何看待我們,以及我們在社會上的地位等。應該記住,這些均為外部事物,因而並不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好惡。試圖控製或改變我們無法控製、改變的事物隻能導致苦惱。
記住: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是可聽任我們處置,不受任何限製與妨礙;我們力不能及的事則是不肯定的,具有依附性,可能取決於他人的觀念與行動。還要記住,如果你認為可以自由處置實際上無法控製的事,如果想越俎代庖管他人的事,你的熱望、你的追求就必將受挫,你會成為一個失落、焦慮、喜歡挑剔和吹毛求疵的人。
002專心致誌於分內之事
要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上,要明白屬於他人的事是別人的事而不是你的事。做到這一點,就不會受製於人,無人能阻擋你。這樣你就會真正自由而卓有成效,你的精力會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是用來找別人的岔兒或是整別人,那會浪費精力,而且非常愚蠢。
知曉什麼與你息息相關並對此專心致誌,你就不會被迫去做任何違心的事,他人傷害不了你,你既不樹敵也不會受害。
如果你打算以此作為人生哲學,記住,這樣做殊為不易:某些事不得不完全放棄,某些事不得不暫時延續。如果想確保獲得快樂與自由,你還可能不得不放棄財富與權力。
003透過表象認識事物的真實內涵
要從現在起身體力行,對看似不快的每件事都說:“你不過是一種表象,你似乎是什麼但絕非如此。”然後按照剛剛討論過的原則思考這事:首要的是這一表象與我們能控製的事有關,還是與不能控製的事有關;如涉及任何我們無法控製的事,則要自我修煉,做到不為此憂心忡忡。
004了卻心願自有其要求
我們想要的東西和厭惡的東西都頗為活躍,把我們支得團團轉,它們都期望取悅於人。“欲望”驅使我們四處奔走以期得到想要的東西,“厭惡”則要求我們避開我們厭惡的東西。
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會大失所望;得到的不是想要的東西,我們又會十分不快,這些都很有代表性。
有些不遂人意的事雖與你天然的福祉相悖,卻是你可以控製的,這時,如果要避開的隻是這些,你就可以避開的確不想要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力求避免不可避免的事物如疾病、死亡和厄運——對此你實在無法控製,這時,你就不僅會使自己也會使他人跟你一起受罪。
欲望與厭惡雖來勢強勁,但仍不過是一些習慣。而我們可以通過自我修煉養成更好的習慣。讓所有那些你無法控製的事把你壓垮就是一種習慣,應克製這種習慣,必須集中精力,力所能及地對付那些於你不利之事。
應盡你所能克製你的欲望。如果你渴求的東西是你自己控製不了的,則肯定會導致失望;同時你還會忽視正好是你能控製又值得追求的東西。
當然,有時從實際出發,你不得不追逐某些東西或避開另一些東西,但要注意,這樣做時要欣然、策略、靈活。
005看待事物要還其本來麵目
世間之事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出現,該怎麼發生就會怎麼發生。人們的行為該怎樣就怎樣,要欣然接受你實際可以得到的東西。
睜開雙眼去觀察事物、了解真相,從而使自己免受虛情假意和可避免的災難帶來的痛苦。
想想使你歡快的事物——你相依為命的工具、你珍愛的人。但要記住,他們有著自己的個性,我們對他們可能恰好有某種看法,然其個性與此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事。
作為一個練習,試考慮你喜愛的最小的事物。比方說,假設你有一喜愛的杯子。它畢竟隻不過是個杯子,因此如被打碎,你是能想得開的。然後由此擴展至你對之牽掛之情更為強烈的物或人。
例如,當你擁抱孩子、丈夫或妻子時,記住,你正在擁抱一個終有一死之人。這樣,倘若他們中的一員死去,你就能平靜地承受了。
某事發生時,唯一力所能及的是你對此事的態度;你可以接受之,或是怨恨之。真正使我們震驚、沮喪的不是外界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其重要性的理解和解釋。你可能對發生的情況反射性地形成一些印象和輕率的想法,不要以此嚇唬自己!人和事都不是我們想怎樣就怎樣,也不會看上去怎樣就怎樣。而應該是,他們是怎樣就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