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黑白碎碎念(1 / 2)

我一直都想肯定的,是成長的意義,也是痛苦的意義。

成長讓我們更明白自己該怎麼保護自己麵對世界,痛苦,是加速這一過程的方法。規避痛苦,就像是拔苗助長一樣,一蹴而就的結果,往往讓生命變得無比脆弱。

辭職寫書的這一段時間,從《萬靈歌》開始,打擊確實很重。但是收貨也是成噸的,拋去這一段時間裏落魄如狗的生活,起碼我一直都在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寫的東西不能被大家接受。

我從小看的是武俠和十萬個為什麼,以後看的書也是越來越多,有意無意的偏離了主流文學。像中外名著,我閱讀的很少。即使現在,我也沒有多少重拾的想法。

不可否認,有些書需要靜下心來讀。

作者這個詞,代表的是一群人。而且隨著網文的出現,這一群人的基數被擴大了。

作者是應該給讀者帶來一些東西的。

但是怎麼讓讀者接受這些東西,就是很考查功力的事情。

咱們的文化宣傳裏有一句話很好,就是發展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這個喜聞樂見很有意思,就比如《明史》很少人去讀,而《明朝那些事》卻為朋友們喜歡。

就像《百年孤獨》《豐乳肥臀》,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很好的書,但是有很多朋友可能看不下去了。這就是因為時代在變化,過去的講述故事的方式與現代的方式變了。在當時流行的東西,在現在不那麼流行了。這也可以解釋古文到白話文再到我們網文的風格變化,若從時間看的話,從幾千年到百年到十年,這充分說明了如今變化速度之快。

方式變了,作者也應該做出適當的改變。

無論有著怎樣高尚的情懷,有著多麼先進的思想,方式不對,情懷和思想的傳遞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其實,我要說的是我,我的方式和想法之前都不對。

我不是第一次寫書,13年的時候已經開始寫東西了。那時候比較隨意,文青味比現在更濃,沒事就拽文,但是缺點是很致命的,尤其是那時候大學嘛,過的不食人間煙火,也沒仔細的反思過自己。剛辭職的這兩本書,完全是在隨大流的快速掙錢或是堅持自己的小理想中不斷掙紮,不斷掙紮,最終都演變成有些四不像的東西。我沒辦法,我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都在想著怎麼吃飯。偏偏我從小就看武俠,自以為還算喜歡俠士風範,兩者不肯妥協,又同時存在,書就偏了。

這麼說好了,沒有生活給的狗糧,那狗隻能自己去找屎吃,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是精髓,我隻能說能量守恒可以進一步突破了。

就像性冷淡被強奸時痛苦大於快感,我在被尊嚴和生存的輪番虐待中,也開始窮極生變了。

對我之前的寫作給個批評總結:

第一,一邊寫一邊思考劇情,這是要死的。特別是在沒讀者沒朋友又內外交困的時候,想要不亂,需要功力。我高估了自己。

第二,湊字數的文青。我肯定文青是好事,但是湊字數的無病呻吟確實有些討厭了。

第三,太急於求成。現在看來,欲速則不達,反而會讓自己更慢。

這三種情況,兩本書都有。《獵人與刀》這本書就輕了很多,特別是在我修整後,類似無病呻吟的東西大砍不少。但是接下來還是踏上了第一本書的老路,以為更新可以帶來讀者。但是這樣趕下來之後,不僅沒見效,自己也很痛苦。開篇埋伏筆,後續展開慢,我隻能說是被自己給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