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藝術創造與創造性思維(1 / 2)

淺談藝術創造與創造性思維

藝術之窗

作者:孫嘉昕

摘要: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離不開創造性的思維。好的藝術作品誕生更離不開藝術家偉大的創造。如何去理解和把握藝術作品,如何去創造性地思考,這些都是熱愛生命和熱愛藝術的人所應當具備和應當思考的。

關鍵詞:創造力;藝術創造;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

莎士比亞講:“一個放棄時間的人,他將會被時間放棄”。我們如何在時間中創造出更多偉大的藝術作品給人類的曆史留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不僅僅需要一個人的天賦和勤奮,還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和不斷地學習。我們如何去發現藝術、走進藝術、創造藝術?這些不僅是藝術家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也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培根在《學術的進展》和《談讀書》中強調了學習知識與藝術創造的重要性。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寧可學了沒用,也不要等需要用的時候才發現什麼都沒有學到。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勤能補拙。我們要學會把學習的東西消化了,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發明創造。真價值,就是創造價值。藝術與創造就是針對目標求解的活動。

一、藝術創造與學習

藝術的真諦存在於一切藝術的現象中。一切偉大的藝術來自於偉大的藝術創造。牛頓曾經說過我並沒有什麼偉大,我隻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些偉大的發明家、藝術家、哲學家他們首先都是偉大的思想者。蘇格拉底講:“一個沒有經過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應該學習一切有益於我們成長的知識,集百家之所長,東西結合,融會貫通。著名的音樂家譚盾先生講:“東方音樂加西方音樂等於一就對了”。譚盾這裏所說的“一”和老子所講的“一”是一回事,是與天地大道而冥合的。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以抱陽,充氣而為和。”這裏的“一”也就是“道。”隻有得“道”了,方可從更深層次理解和創造藝術作品。

“藝術創造就是創造個性。”優秀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一定比自己更優秀。達芬奇學畫的時候,將他老師的一幅作品進行了自己的二度創作。他的老師看了以後對他講,我已經教不了你了。直到後來達芬奇有了自己的學生,他常常對學生們講:“超不過自己老師的人,就是一個愚蠢的學生”。可見達芬奇是極力鼓勵學生創新的。一個藝術家必須要勤奮。有句話講得好:“業精於勤,荒於嬉”。著名的畫家齊白石先生在北京生活幾十年,在這幾十年間,他僅有兩天沒有作畫,我們可以看到畫家齊白石先生有多麼的勤奮。古時候的帝王之所以博學那是因為他不僅僅有著天下最好的老師,還有著勤奮的品格,他一年隻有七天的休假時間。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裏麵下的功夫和個人的成就是分不開的。我們現代生活雖然每周都有雙休,但是仍然會感覺到社會競爭壓力之大。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記得偉大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同誌曾經就對別人講,我要三天不學習,就趕不上劉少奇了。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是多麼的勤奮,他也生怕落在別人的後頭。這又讓我不禁想起了美學家高爾泰先生,他不斷地思考、寫作,不僅僅是為了確證自己的存在,同時他也害怕落在時代的後麵。在當今信息發展如此迅速的年月,也許我們一天不學習,就會感到心中空洞。不及時的把握時代的脈搏,就會落在時代的後麵。其實不管是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孩子也好,大人也好,我們每天其實都在學習,學習著怎樣更好的生活。人生短短一世,請把握好,創造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吧。中國有句古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其實我想改一下,改為:“少壯要努力,老大不傷悲。”這是一種積極的思想,因為積極的思想對人的影響力是極大的。我們還常常看聽到一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的朋友把它改為:“驕傲使人進步,謙虛使人落後”。這一改,確實,引發了我的很多思考,少年正是因為有著一股子傲氣,才敢於求索,敢於去發現和創造。這也是一種積極的思考。其實思考的過程也是確證自己存在的過程。笛卡爾講:“我思故我在”。這是很簡單的哲學命題,但內涵卻十分豐富。他的這一句:“我思故我在”。不知引發了世界上多少人的思考。我們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也許又會有新的發現。如果你相信我,跟著我的思想走,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因為我的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也許你從來不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