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將鍋子下麵的柴禾抽掉,或者說將柴禾從爐灶中抽出來,使沸騰的水平靜下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原文】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計名探源】“釜底抽薪”計的策略思想淵源,可追溯到戰同時代成書的《尉繚子》。該書《戰威第四》說,民之所以戰者氣也:“氣實則鬥,氣虛則走”,“講武料敵,使敵之氣失而師散,雖形全不為之用,此道勝也。”
這些話的意思是:部隊所賴以作戰的是勇氣;士兵勇氣旺盛就敢於戰鬥,勇氣喪失就會潰逃。講究武備,判明敵情,設法促使敵人喪失勇氣而軍心渙散,使敵軍雖然結構形式完整卻不能作戰,這就是靠的政治謀略取勝。《尉繚子》在這裏提出了一個采用謀略以消減、削弱敵方的氣勢和鬥誌,然後戰而勝之的策略思想。後世提出的“釜底抽薪”計,應當說正是這種策略基礎上發展和形成的。
【古代戰例】
曹操烏巢劫糧草
話說東漢末年,戰亂不斷,曹操在官渡同袁紹交戰,由於袁軍勢大,曹操隻能堅守等待機會。無奈軍糧告竭,漸漸支持不住,眼見有失敗的危險了。
就在這節骨眼上,袁紹的謀士計攸由於得不到信用,反而遭袁紹辱罵,便借著與曹操是少年時代朋友的關係投奔曹操。曹操喜出望外,竭誠歡迎,並向許攸虛心討教破袁大計。
許攸告訴曹操:“糧草是軍隊命脈。與敵對壘,勝負未分,有糧則勝,無糧則敗。現在袁紹的軍糧輜重,都堆積在烏巢,他派淳於瓊守衛,可那家夥是個酒鬼,疏於防備。您可以自選精兵假稱袁軍將領蔣奇率部到那兒去護糧,趁機燒毀他的糧草輜重,那袁紹軍隊就會大亂。”
曹操滿心歡喜,重重款待了許攸。
第二天,曹操自選馬步軍五千,準備親自前去烏巢劫糧。部將張遼勸道:“烏巢是袁紹屯糧之處,難道沒有防備?丞相不可輕敵,而且許攸新來,不一定可靠。”
曹操笑道:“不必多疑。許攸來投奔我,這是老天要讓袁紹失敗。今天我軍糧食快完了,難以堅持。如果不采用許攸的計策,那是坐以待斃。再說,如果許攸說的話有假,他還肯留在我們營寨裏嗎?請你們不要阻撓了。”
張遼說:“也要防備袁紹乘虛來偷襲我軍營寨。”
曹操笑道:“我已籌劃一切了。”遂傳令荀攸、賈詡、曹洪同許攸堅守大寨,派夏侯淵率一支軍隊埋伏於左邊,曹仁、李典率一支軍隊埋伏於右邊,以備不測,又命張遼、許褚在前,徐晃、於禁在後。曹操自己帶諸將居中,共五千精兵,打著袁軍旗號,士兵人人都帶著柴草,銜枚勒馬,乘著黃昏向烏巢進發。
經過袁紹幾處別寨,寨兵問是何部,曹操派人應對:“蔣奇奉命烏巢護糧。”袁軍見是自家旗號,不再盤查,一路無阻。到烏巢時,四更已過。曹操命士兵將柴草堆於糧屯周圍放火。當時有一支袁軍運糧返回烏巢,見糧屯著火,急來效應。
探子飛報曹操:“袁軍在我軍背後趕來!”
眾將說:“請丞相分兵抵抗。”
曹操大喝道:“大家隻管向前進攻,務必將烏巢糧草燒毀。等敵人咬到我們屁股,再回轉迎戰不遲!”於是,官兵們拚力奮戰,大破烏巢,火焰四起,煙迷天空,袁紹糧草全部被燒毀。就這樣,袁紹敗局已定。
【古計今用】
S公司落敗出走團隊
現代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許多老牌的企業都是因為自己的骨幹團隊集體出走,另立門戶而被釜底抽薪,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實力。
前幾年的一天,X省某電力項目招投標的結果讓所有參與競標的電力集成商都大吃一驚,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個金額巨大、讓很多大集成商都垂涎的項目,居然被一家他們以前從未聽說過的小公司拿走了。
這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當落敗的T公司去探尋究竟時,卻另有驚人發現:首先,這是一家成立不過數月的公司;其次,這家公司的背景撲朔迷離,隻知道似乎和沿海某省電力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T公司當初負責這個項目的副總經過調查了解到,其實這家小公司的大部分成員就是從S公司電力行業事業部出走的那個團隊。S公司在電力行業係統集成圈子裏頗有名氣,出走事件發生在去年年底。
一位知情人士說,S公司做的不僅是電力行業的係統集成,還有電信等行業的係統集成,所以電力行業團隊的這次出走風波對公司整體影響不是非常大,在行業內也並未引起很大的反響。但出走的團隊另立門戶後,卻成為S公司在電力係統集成業務上的直接競爭對手,造成S公司在一些項目上連連失利。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參與X省那個電力集成項目競標的就有S公司。
因此,這家其實是從S公司分離出去的小公司,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最終擊敗了自己的老東家,攬得了這項業務。這就是商戰中典型的“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