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往事與故人(一)
在去儲秀宮的路上,安妃想起了前段日子。
數月之前
(宮中永和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完顏貴嬪,柔淑端莊,以和待人,富有仁德,,遵循女誡,仰承皇太後慈諭。故晉為妃,賜封號‘安’,於兮。”
安妃心中隻是暗喜,雙手撫地放在額下:“謝皇上恩典。”身後跟著跪了一大排的宮人。
文公公忙上前扶起安妃娘娘道:“恭喜娘娘,賀喜娘娘。日後還望娘娘記得我這小文子,莫忘了奴才。”
安妃隻是漠然一笑,應著那秋日裏的和風,風隻一吹,一股醉意。恪兒拿了些銀瓜子,給了文公公。安妃接著那股醉意:“公公這真是笑話本宮了,公公可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別妄自菲薄了,日後本宮還望公公在皇上冷落本宮時多提起呢!”
文公公是個老狐狸了,自幼跟在皇上身邊,最了解皇上的心性了,且他也知道皇上與安妃也算是一起長大,還不知道安妃的大後台?於是:“娘娘這是哪兒的話,怎麼會被皇上冷落,娘娘的福氣還長著呢。奴才還要去回皇後娘娘辦中秋家宴的事,就先行告退了。”
安妃看了看恪兒,恪兒又遞上了銀子:“還望公公笑納。”
文公公忙打了個福:“多謝娘娘,奴才定不會忘了娘娘的恩德,奴才告退。”說罷攜著一行人也便離開了永和宮。
(宮中儲秀宮)
“你說什麼,完顏氏那賤人,榮升為妃了。”
永和宮中熱鬧,可這儲秀宮更熱鬧。
“小主,您可別氣壞了身子。”瓏常在身邊的薛兒忙安慰自個兒的主子。
可這瓏常在卻越說越上勁:“哼,安顏貴嬪,噢,不。應該是安妃娘娘。她一個月都不會被皇上召幸一次,本宮是專寵。可怎麼還是一個常在。難道因為太後也出自完顏氏嗎,安妃是皇室旗人,而我隻是區區常在龍氏?”
薛兒也很是不服:“小主將來定會有出頭之日,來日再計較也不遲。”
瓏常在緊緊攥著拳:“安妃,我定會給你點滋味嚐嚐。”
(永和宮)
“娘娘,這剛從皇後娘娘那請了安,怎的臉色一直不好?”恪兒忙問又補道:“哦,對了。小維子傳了話回來,說冊封禮後,儲秀宮可比咱們這兒還熱鬧,今晚又怕瓏常在有沒個安穩覺咯。”
“你呀,這種話下回可別說了。”安妃緩緩道:“瓏常在入府後就一直是專寵,可如今她隻是常在,心中肯定不服。”
恪兒愈加生氣:“可她隻是一個常在就一天到處責罵女官宮女,飛揚跋扈。若那日升個貴人不是就要踩到小主您頭上了?”
安妃不免覺得有些荒唐:“就憑她,懶得理她。”
恪兒忽然又想起了什麼:“小維子還聽瓏常在說什麼您不得皇上寵愛,還有什麼她要給您點滋味嚐嚐的話。”
安妃並沒有生氣,仿佛習慣了一般:“她一定是氣上心了。過幾日便是中秋佳節,這皇親國戚們都要來,我們隻趁著這幾日偷著閑,你就將我那梨花露贈與瓏常在吧。她正在氣頭上別直接拿給她,給薛兒吧。還有,幾日不碰愛琴,倒是還念得很。”
恪兒:“是。”
(次日清涼閣)
安妃坐於清涼台上,輕碰那古瑟之弦,“叮”這音微脆至極,伴著周圍菊的幽幽之香,安妃彈起了那玲瓏流水,伴念著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瑟聲畢,安妃明明聽見了一陣笑聲,這笑聲非常熟悉,從假山後走出了一個人,身著金龍錦袍,手中把玩著玉器,溫柔而又年輕,安妃見狀忙起身:“皇上萬福金安。”皇帝隻是笑著望著安妃並不語。就這樣看著,微風吹過,隻是掠過安妃的臉,又仿佛回到幼時,風吹動了她的眼神,這眼神如此熟悉。
皇上終於開口說話了:“朕以為這白日月亮仙子下凡了,過來一瞧還果真是為仙子,朕這幾日忙於朝政,詠兒晉封之後,便忘了來看你,你可怪朕”
安妃笑了笑:“當年王府中的詠兒與毅元多麼自由。如今毅元作了皇帝,詠兒知道皇上心中有詠兒。“
皇上回憶起了當年王府中他倆在一起的場景,轉過身看了文公公一眼,文公公忙宣:“傳駕永和宮。”
或許皇上念舊情,安妃與皇上自小算是一起長大,感情自然別人無法輕易攀比。一連幾日皇上都宿在了永和宮,瓏常在心裏很難受,賭氣一連病了幾日。皇上去探望過,可是她怨氣太重,皇上也便不再去。瓏常在不吃藥也不看太醫,腿腳也便不靈活,隻得待在宮中直至今日。
(回憶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