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失誤變成發展的機會
克萊希爾公司的經理人羅伯特,曾經做過一家公司的采購商。當時公司明文規定:采購商絕對不能夠用盡賬戶上可支配的資金,不然的話,就隻能等到資金回籠之後才可以購買新的商品,而這樣通常會等到下一個購買季度。
可是由於預算失誤,羅伯特的賬上沒錢了。羅伯特想:“這下完蛋了。讓老板知道我的賬戶上沒有了錢,肯定會認為我不善於理財。”但是,現在距離下一個季度還有很多天,羅伯特心想,自己不能夠在沒有資金可用的情況下在公司幹耗著。“我必須想想辦法。最好是能夠找到一個好的生意,為公司進行一次可以贏利的采購。這樣,我在向老板承認自己賬戶沒錢的時候,就可以將功補過了。”羅伯特努力尋找著這樣一個機會。
這一天,有一位日本賣主給羅伯特看了一種新款手提包的樣品,羅伯特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彌補錯誤的好機會。於是,羅伯特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告訴他自己賬戶上的金額已經用光了。老板一聽,果然很不高興,說道:“你這麼快就把資金全部用光了,你太沒有計劃了,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羅伯特緊接著向老板談到了自己的彌補計劃:“我剛剛看見這樣一款手提包,如果能夠把這一批手提包買回來,那麼很快就可以轉手出去,這樣公司也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利潤。”老板在了解了羅伯特的計劃之後,又親自去檢查了貨物,於是就把這樁生意接了下來。
新款的手提包一拿到市場,立即就被搶購一空了。由於這筆生意做得非常順利,老板給羅伯特的賬戶裏麵又額外地補充了一些資金。
就這樣,羅伯特通過這樣的方式順利地渡過了難關。而羅伯特自己也從這件事情當中領悟到:僅僅認識到工作當中的失誤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來進行彌補。
羅伯特通過爭取一筆生意的方式,為公司謀得了利潤,也得到了老板的諒解。試想,如果羅伯特當初在發現自己資金已經用完之後,不努力去想辦法進行彌補,而是待在辦公室裏麵等待下一個月的來臨,那麼不僅他的業績無法完成,還可能會錯過為公司贏利的機會。
其實,當我們自己犯了錯誤,千萬不要害怕承認錯誤,一定要勇於承擔責任,並且進行認真的總結,爭取做到最好,彌補過失。
宋清華在一家時裝公司做市場宣傳。在一次公司組織的新品發布會中,由於她的疏忽,把嘉賓的邀請名單搞錯了,其中漏掉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大客戶。
知道自己闖了大禍的宋清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加班加點為這位客戶舉辦了一台專場的新品發布會。為了打消大爭客戶對沒有被邀請的疑慮,宋清華告訴這位客戶,由於多年的生意往來,爭氣合作非常愉快,所以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與他的交流,特意決定單獨邀請,努他,以方便他訂貨。至於這些額外的費用,宋清華準備自己承擔一半。
就這樣,宋清華帶著方案來到了老板的辦公室。她非常誠懇地告訴作老板:“我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實在非常抱歉,出現了這麼大的疏忽,請您給我一個改正的機會。請相信,我一定會吸取教訓,下次不會再犯了。”當老板看到她誠懇地承認了錯誤,於是麵色由慍怒轉為平靜。
宋清華通過這一次專門的新品發布會,不僅彌補了沒有邀請到大客戶的失誤,而且大客戶看見公司專門為自己準備了一場發布會,更加信賴和支持這家公司,雙方建立了更加親密的合作關係。老板也因為宋清華敢於認錯,並且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沒有責怪她,反而更加信任她了。
一個有潛力的員工,會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機會,能夠把失誤變成機遇。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曾經說:“偶爾犯了錯誤無可厚非,但是從處理錯誤的做法當中,我們就可以看清楚一個人。”作為老板,都非常欣賞那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加以補救的員工。
撲滅職場的嫉妒之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嫉妒心理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一種非常普遍的緒。作為一個崇尚成功的地方,作為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職場它一方麵承載了人的成功,但同時也必然是一些職場人士的傷心折戟之地。
職場當中的失意,是最容易滋生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合而成的複雜情感和不平衡心理的,這其實就是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現象,而不同的嫉妒心理有著不同的嫉妒內容,在名譽、地位、錢財、愛情這四個方麵表現得都特別突出,有的還表現為一種綜合性的嫉妒。
嫉妒的感覺可以這樣來描述:當一個同事或者朋友取得了成功,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驚訝和憤恨“為什麼不是我!”也就是在嫉妒心理的影響爭下,即使別人很有能力,你可能也會懷疑對方,總認為自己才是最出色、爭氣最棒的,而別人獲得成功依靠的都是運氣,甚至你可能會在背後說三道,努四、捕風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