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得民心得天下(2 / 2)

不過鄧尼茨等人卻認為要想打敗盟國支持的蘇聯,恐怕短時間沒有辦法,所以還是先解決柏林方麵比較好。

對於解決柏林方麵戈培爾認為雖然那些反叛的人都有罪,但是如果要完全消滅這些人,就算隻是屠殺,德國也會損失30萬精銳士兵,這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是不能承受的,所以還是原諒他們,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次隻誅殺施陶芬貝格等刺殺元首的罪魁禍首。

鄧尼茨立即同意了戈培爾的建議,接著戈培爾命令宣傳部門對柏林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一時間柏林叛軍內人心浮動。

德國的宗教革命家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句話:“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德種下我的葡萄樹”。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德國人的埋頭苦幹、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國的國徽是一隻尖嘴利爪的鷹,鷹的特性是勇猛。德國的公園、車站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用以裝飾的銅像,多半是獅子、馬和肌肉結實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傳的。這都是德國民族性格的寫照。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種,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萬別的。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德意誌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國人有的深沉、內向、穩重,有的開朗、豪爽、風趣……

但多年來受到德國文化的不斷熏陶塑造,使德國人養成了一些較為共同的特點:實在、勤奮、準時、節儉和做事一板一眼。

先看他們的踏實勤勞。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築為例,雖然在式樣上並不美觀,但樸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搭鈕、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願敷衍潦草。

在德國,任何一座建築、一件家具、一項設備,似乎都為百年大計打算。因戰爭而破壞的東西,修複的時候都要恢複原樣,這並不是為守舊,而是表示德國的東西堅牢可靠、不易損壞的優點。

此外,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

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裏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隻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德國人具有勤勞整潔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

有一個笑話: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全世界隻有德國人。這一方麵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麵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同時也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曆史淵源的。縱觀德國的發展曆史,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

說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

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誌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極權和獨裁導致下層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仆意識\"。

盲目服從、馴服地跟隨統治者,就像德國曆史劇中描寫的“官吏們既已作出決定,皇上也已首肯,服從就是我們的天職。貫徹帝王聖旨,想必無上榮耀。”

由此可見德國人並不是一個喜歡反叛自己政府的民族,他們就算一時間被忽悠,但是內心還是很清楚,如今政府決定不再追究他們反叛的罪責,隻誅殺施陶芬貝格為首的刺殺德意誌民族未來的亂首,這讓柏林方麵上至高官,下至士兵的心思活絡了起來。

希特勒至今在德國人心中都是英明高大的,他帶領德國人民從經濟危機走出來,讓人人有飯吃,有衣服穿,從三流任人欺負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國,報一戰之恥,為德國打下了大半個歐洲,如果沒有被施陶芬貝格刺殺的話,相信歐洲早晚是德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