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與5月18日從歐洲乘坐飛機抵達北京,這次來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達成同中國結盟的協議。
雖說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但是那是強者對弱者的權力,華夏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非蘇聯能及,如今沒有結盟,希特勒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希特勒寧可結盟之後自己在撕毀,也不肯時時要放著中國,這樣還要麵對強大的盟國會力不從心,希特勒相信隻要簽署了結盟條約,中國就必須對美國等國宣戰,那就避免了中美有可能的聯合,另外結盟之後中國在進攻德國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就算中國有那個想法也會隨著結盟之後而拖延好長一段時間。
蔣介石在北京接見了裏賓特洛甫,事前南麵又要跟王漢章商量一下怎麼應對,王漢章的顧慮蔣介石非常清楚,王漢章並沒有隱瞞什麼。
雙方寒暄了一陣子之後,裏賓特洛甫道:“總統先生,貴我兩國之前合作的非常愉快,我們一起打敗了邪惡的蘇聯,不過眼下我們還有更大的敵人美英法需要擊敗他們,我們元首的意思是我們兩國結成戰略同盟東西夾擊他們,不知道總統先生意下如何。”
蔣介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其實早在十年前我本人就有這種想法,科協那個時候你們選擇了日本作為你們的盟友。”
裏賓特洛甫一聽這話老臉一紅,十年前他就到過中國和日本,當時他就堅決的反對跟中國結盟,而是選擇了日本。
那個時候中國內憂外患,別說殖民地,自己都是半殖民地了,反觀日本那個時候國力正盛,舉國對外向外開拓,誰能料到七年後中國出了個王漢章力挽狂瀾,從此中國驅逐日本、奪取中南半島、收複外蒙、外興安嶺,隨後同德國一起夾擊龐然大物的蘇聯,在一年內打到亞歐分界線,如果不是事先有協議在,恐怕中國軍隊已經也過了亞歐分局額現打到了歐洲了。
裏賓特洛甫此時也暗暗後悔自己的判斷失誤,惱了大笑話,一個能領導世界文明五千年的民族那種底蘊不是那種隻會在海邊打漁的民族能比的,看看今天華夏的發展,能與之相比的也隻有德國和美國。
裏賓特洛甫剛要說點什麼,蔣介石繼續道:“當然我們非常明白當時貴國的選擇,當年本國內憂外患,那時我們國內不但有盤踞各地大大小小數百的軍閥,還有國社黨爭。外部則有英法美蘇日等過的欺淩,尤其是日本那是不但已經奪取了本國的東北還在策劃華北自治,中國可謂四分五裂,空有四萬萬民眾,空有龐大的領土。”
“而日本雖小,人口也不多,但是字明治維新以來先是逼迫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隨後又打敗了滿清政府,逼得中國割地賠款,10年後更是與沙俄在東亞爭雄擊敗了沙俄,利用歐戰崛起,在中國由戰前的利益均分坐到了一家獨大,1931年吞並了東北,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日本比中國更適合做德國的盟友。”
裏賓特洛甫聽得出來蔣介石是生德國的氣了,他解釋道:“總統先生,其實本國也一直希望與貴國結盟,所以一直在政治、軍事等方麵幫助貴國,當時本國不是還提出了幫助貴國訓練60個德械師嗎,隻不過日本侵華,使得這一計劃沒有完成就破產了,我國也盡力了。”
“我國後來棄中國與日本結盟也實在是無奈之舉,憑心而論,尋找盟友不就是讓自己更加的安全,讓自己多一份保障嗎,自貴國的中山先生開始我們就積極的同廣東革命政府合作,支持貴國,要知道那個時候我們剛剛戰敗沒多久也十分的困難,處境甚至比貴國還要惡劣,慢說法國、波蘭了、就連比利時、盧森堡那樣的小國家都要騎在我們頭上拉屎拉尿。”
“從貴國北伐前開始到我們與日本結盟,我們支持貴國有十幾年了,卻不見成效,而隨著本國的崛起,我們在歐洲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不得不尋找一個能夠跟英法美抗衡的國家來牽製他們,那個時候中國並沒有表現出來那種魄力,縱觀世界當時隻有蘇聯和日本。蘇聯侵略成性,同我們就隔著波蘭,同時他也為歐美國家所痛恨,可以說如果同蘇聯結盟,不但不會使我們的處境更好,反而我們立馬會成為歐美國家的眾矢之的,沒準當時就給消滅了,另外就算蘇聯發兵來救又能怎麼樣,我們不過是趕走了一群狼,迎來了一頭熊。德國還是免不了亡國,因此我們隻有選擇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