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世界淩亂了(1 / 2)

羅斯福就這麼死了,讓人意外、震驚,馬歇爾本來想保密的,但是不知道誰走漏了風聲,秘密最終當天就四散開來。

順著報紙的足跡,美國人很快知道了羅斯福的死,而且關於他是在和情人做愛時死在女人懷裏的事情也被紕漏,美國人此時此刻不知道如何是好,罵羅斯福吧,露絲芙解決了美國大量的失業 ,羅斯福的經濟措施將美國從經濟危機中帶離出來,同時帶領美國打擊軸心國,並且一路反攻到法國去了。

根據法律,總統任內死亡後由副總統接任,直到下次大選,此刻的副總統是亨利·阿加德·華萊士。

亨利·阿加德·華萊士,艾奧瓦州立學院畢業。1924年起為農業報紙編輯和主筆。後成為農業專家,曾做過高產玉米品種實驗,結果在植物遺傳學上取得重大突破,後來他從事雜交玉米的生意,獲得高額的利潤。1928年參加民主黨,1933—1940年任羅斯福政府農業部長,參與實施“新政”法律(特別是1933年的農業調整法。以提高和穩定農產品價格,保護土壤,貯備儲備量和控製生產。一位同事曾這樣描述亨利·華萊士:“他總是去響應那些同僚聽不到的召喚。”華萊士確實感覺到有一種使命在呼喚他:這位艾奧瓦州出生的前農業部長的兒子說,他最大的願望是“讓玉米種植者擁有一個安全的世界。”

雖非政客出身,而且民主黨內部強烈反對他的當選,但羅斯福還是在1941年力挺華萊士出任副總統, 珍珠港亭變前,主張對日采取強硬政策。美國參戰後兼任供應優先分配委員會主席、經濟作戰局局長等職。作為總統的友好大使,他出訪拉美和遠東,1944年6月與蔣介石會晤,曾商談派遣美軍觀察小組赴延安等事直。後又建議派阿爾伯特·魏德邁接替約瑟夫·史迪威任蔣介石的參謀長。雖然華萊士篤信人性本善,但卻無法博得同事的好感,他涉足包括天主教和祆教在內的多種宗教,這使他的許多同僚感覺他神神秘秘、有點讓人不舒服。

可以說亨利並不是一個人們喜歡的人,特別是他的同事,但是看在法律和還有幾個月就要換屆大選的份上,大家也就容忍了。

丘吉爾死了,羅斯福死了,這可是同盟國的兩大損失,英國上下對羅斯福的死感到悲傷,同盟國又損失了一位偉大的總統,美國對英國的支持,英國人一直非常的感謝,特備是英國額上層都對羅斯福抱有強烈的好感,是羅斯福將美國帶出了孤立主義外交,要不是羅斯福,英國無論如何也頂不住德國的鐵蹄,恐怕早就淪陷了。

羅斯福死了,英國政府內部也掀起了一陣恐慌,對於他們來說丘吉爾和羅斯福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丘吉爾早早的走了,現在連羅斯福也不在了,更令他們擔心的是戰爭的局勢並不明朗,同盟國現在沒有中流砥柱了,他們要何去何從。

喬治六世對首相艾德禮詢問未來國家未來戰略的問題。

艾德禮道:“陛下請不用過於擔心,羅斯福雖然,但是他們還是需要大英帝國的,如果我們亡了,他們就不得不在大西洋上直接麵對德國人了。”

喬治六世點頭表示讚同,不過他也不得不擔心心上任的總統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打算,羅斯福一死,他知道是美國的副總統繼任一直到下一屆大選。具喬治六世所知,副總統亨利·阿加德·華萊士可沒什麼才能,要領導美國對抗軸心國,他非常的擔心。

“艾德禮首相,美國人那邊,你隨時關注,他們的副總統恐怕難以駕馭美國的軍方和社會,到時候恐怕會影響到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局!”

“是,陛下。”艾德禮跟喬治六世的想法是一樣的,他不得不留個心眼。

在法國,戴高樂見羅斯福死了,心情蠻複雜的,當初他流亡英國的時候,羅斯福和丘吉爾十分的不待見他,現在這兩個家夥一起死了,他不能說不高興,但卻高興不起來,如今法國還沒有光複,還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領土在德國人手中,而法國的工業已經被摧毀,短時間難以恢複,所以需要英美的大力支持,而法國國家的財富責備掠奪一空,各個地方的博物館內的奇珍異寶全部被掠奪去了德國。

法國想要恢複什麼要錢沒錢,要工業設施也沒有,戴高樂相當的鬱悶,法國雖然慢慢的在光複,但是盟軍打到哪裏,哪裏就變廢墟,以後要複興法國,隻能依靠美國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