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軍艦並不多,主要還是防衛南海、東海等龐大的海域,畢竟這些地方才是華夏的根本,華夏最富庶的地方還是這裏。
海參崴、廟街等地一直在移民開發,並沒有多富裕,另外靠近北京,在這裏有強大的陸軍駐守,又為了暫時不刺激日本人,所以在海參崴的海軍隻有幾艘潛艇,和一些炮艇、魚雷艇還有掃雷艇,驅逐艦也隻有兩艘,完本跟蘇聯海軍沒得比。
1917年十月革命時西伯利亞艦隊和阿穆爾河艦隊的水手支持在遠東建立蘇維埃政權,抵抗白軍和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的遠征軍。在俄國內戰期間外國遠征軍將幾乎所有依然有作戰能力的太平洋艦隊艦隻開往外國,並解除了海岸防線的武裝。1922年遠征軍被逐後使用部分駐紮在海參崴的船隻和阿穆爾河艦隊組成了蘇聯遠東海軍。1926年這支海軍被撤銷。駐紮在海參崴的艦隻被劃給海岸防衛,阿穆爾河艦隊則自成一支艦隊。
1923年蘇聯就已經在海參崴設立了一個船局。此後不久蘇聯就建立了“遠東海軍”,其中也包括阿穆爾河艦隊。1929年蘇聯與日本在關於東清鐵路的問題上發生衝突時這支艦隊首次交火。由於此後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斷提高,蘇聯不斷加強其遠東艦隊。因此蘇聯向遠東遷居了數千人。船隻、武器和設備被拆裝後也被運到遠東。同時在太平洋地區新建的船塢中開始建造戰艦。因此很快遠東艦隊就擁有許多戰艦、扶助艦、潛艇、海軍航空兵和海岸防禦軍隊。
1931年由於日本在滿州的侵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蘇聯政府於1932年4月13日決定重組遠東海軍。同年一支魚雷分隊和八艘潛艇開始服役。阿穆爾河艦隊又被從遠東海軍中分出,自成一隊。
1934年遠東海軍又獲得了26艘小型潛艇,同時海軍航空兵和海岸炮的設立也不斷繼續。1935年遠東海軍被改名為太平洋艦隊。從1937年至1938年蘇聯日本又爆發衝突。1938年日本入侵蘇聯境域。蘇聯紅軍在太平洋艦隊的配合下擊退了日本軍隊。1937年太平洋軍校開始營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太平洋艦隊有兩個水麵艦艇支隊分隊、四個潛艇支隊、一個魚雷艇支隊、數個其它船隻和巡邏艇隊、航空兵、海岸炮和海軍陸戰隊。
由於日本與德意誌帝國聯盟,蘇聯不得不在太平洋地區保留許多軍力。雖然如此在德國入侵蘇聯後太平洋艦隊還是向歐洲戰場派遣了許多官兵和武備。1943年蘇聯國防部下令從太平洋艦隊把一艘重驅逐艦、兩艘驅逐艦和一支潛艇分隊派給北方艦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4.3萬名太平洋艦隊的官兵參加陸上戰鬥,他們參加列寧格勒、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和斯大林格勒的戰役。1945年首先衝入柏林國會大廈的營是由一名太平洋艦隊的軍官指揮的。
1944年7月太平洋艦隊有兩艘巡洋艦、一艘驅逐領艦、十艘驅逐艦、兩艘魚雷艇、19艘巡邏艇、78艘潛艇、十艘布雷艇、52艘掃雷艇、204艘摩托魚雷艇和1200架戰鬥機。
而中國在海參崴的艦艇跟蘇聯的相差不是一點點的大,不過開戰之後,蘇聯的海軍有所損失,在中國空軍和直升機的打擊下,他們的艦艇損失了幾十艘,但是並沒有傷筋動骨。
不過他們在勘察加半島的空軍卻已經損失了400餘架,但是他們的總體實力依舊強勁,如果不派航母艦隊出戰,是絕對無法殲滅這些蘇聯海軍的。
如今的蘇聯海軍全部駐守在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這個城市最開始就是為了打造海軍基地建的,那個時候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還是中國的,沙俄沒有不凍港,但是彼得羅巴帕洛夫斯克是最適合建造海軍基地的地方,一直到沙俄奪取了中國的海參崴,基地才從那裏轉移到海參崴,不過他依舊是沙俄在太平洋的第二大海軍基地。
半年前中國收複失地,蘇聯的海軍隻能從新回到這裏,雖然擁擠了些,但是斯大林為了保持有效的反擊手段,或者說賠了配合將來的進攻,他並沒有將這裏的海軍遷移到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