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歐洲爛局(2 / 2)

斯大林的再一次求助讓羅斯福再一次感到局勢的危急,不過在亞洲也脫不開身,另外亞洲的那點兵力到了歐洲作為也不大,可是英國人現在找各種借口不肯反攻歐洲大陸,美國也沒有辦法。

對於美國來說如果在蘇俄和英國之間非要選擇放棄一個的話,最後美國還是會放棄蘇俄,因為蘇俄滅亡了,德國並不能實質上威脅到美國,隻有英國淪陷了,德國才可以一次為基地進攻美國,到時候美國也隻能退守西大西洋了。

丘吉爾死後副首相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繼任英國首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參加英國軍隊 。後加入一些社會主義組織,並在曆屆工黨內閣中任職。1935年他當選工黨領袖,反對張伯倫對納粹德國希特勒政權的綏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擔任丘吉爾戰時內閣掌璽大臣、副首相。

原本大選很麻煩,現在又是戰爭時期,英王提議直接讓副首相艾德禮擔任首相,等戰爭結束再大選。英王的提議得到了政府官員的認同,艾德禮是丘吉爾事業的繼承者,丘吉爾政策的一切他都參與了,沒有比艾德禮更加合適的人選了,在這種嚴酷的戰爭時期,再搞什麼選舉浪費時間,浪費錢,不過他們還是征詢了議會的同意,不過出人意料的是議會對此表示支持,艾德禮也因此扶正成為首相。

艾德禮首相現在在看著美國來的電報,是羅斯福的提議,羅斯福認為應當在西歐給德國壓力,否則蘇俄亡了,沒有蘇俄的牽製,英吉利海峽未必能擋得住德國的500萬大軍。

而艾德禮自然明白這一點,不過他雖然明白,英王也明白,政府官員也明白,不過他們都不願意這麼做,印度是英國戰後崛起的希望,如果放棄印度那麼英國的希望就徹底沒了,政府官員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要是他敢這麼做,明天就算沒被議會罷免,也會被某些人在大街上幹掉,因此他不能答應羅斯福,他隻能盡力的去說服議會和政府高層。

不過事情並不順利,甚至極度的糟糕,幾乎所有的議員和軍隊高層和相當一部分政府高層都反對在反攻歐洲大陸,他們都認為英國現在沒有那個實力,同時要是把兵力消耗在歐洲大陸,那麼誰來保障印度呢,丟了印度後大英帝國該合區何從,徹底淪為二流國家嗎,如果是那樣,恐怕到時候任何國家都會騎在英國的頭上了,更別說報仇了。

英國人的擔憂是非常有道理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德貝英國侵略過,如果英國沒落了,這些國家說不定就會找英國報仇,那個時候將是英國的噩夢。

後世的曆史中,1945年5月,艾德禮帶領工黨退出丘吉爾政府。7月首相大選中,他以絕對多數戰勝了丘吉爾,並與杜魯門、斯大林出席波茨坦會議。戰後,艾德禮支持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的“歐洲複興計劃”。國內方麵,他實行大規模福利事業,建立國民醫療服務製度,對一些工業實施公有化。他另一個重要的政策就是使英國擺脫了殖民主義,完成非殖民化,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緬甸獨立地位。他於1951年下台,丘吉爾再次當選首相。1954年他率領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後接受伯爵封位並退休,1967年逝世。他是一個在英國史上有重要貢獻但又被遺忘的人物,一般在二戰史上丘吉爾的名字經常出現,而人們很少提到艾德禮。在工黨史上,他實現了工黨的一些目標,並建立過一個真正完整的工黨政府。有部分學者認為,如果以政績作比較,克萊門特·艾德禮是戰後最傑出的首相。

由此可見艾德禮在殖民地問題上還是一個溫和派,但是麵對不少軍人狂吼著本土丟了可以去加拿大,去澳大利亞的狂言,艾德禮也無能為力。

艾德禮隻能把來自英國內部的阻力告知了羅斯福,請他原諒,英國怕是對此無能為力了,除非全部是美軍進攻,英國可以提供後勤的全方位服務。

羅斯福暗自誹謗艾德禮無恥,現在的英國有多少不是美國援助的,給美軍做後勤,實際上是拿著美國的東西給美國人,用中國的話套用就是說借佛的花獻佛,還有美國民間也不會允許羅斯福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