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看著王漢章發回來的電報,不得不承認王漢章說的非常的有道理,隻是蔣介石心理還是弱人一等,心裏總是有那個期望,不過王漢章已經不會回頭了,或許就算回頭也沒有用了,反正英國人沒有辦法威脅到中國,物資要是還給他們,那他們在援助中國,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想起王漢章在電報中提到這些物資夠一百萬大軍一年之用,蔣介石心裏樂了,從37年到現在,美國人援助的東西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啊!而且王漢章說了還是不完全統計,另外王漢章的計算方法,估計還是按照遠征軍的平時消耗計算的,問題是遠征軍那種打仗方式,物資消耗夠平常中國軍隊兩倍以上的人數消耗的了。
中國從37年打到現在,想上次那種動不動就是飛機大炮的富裕仗也僅此一次,那還是英美希望遠征軍救援印度才拚命的援助物資。
而英國方麵得知原來事情不是重慶政府幹的,那就是下麵的人幹得了,英國人立馬恢複了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對著國民政府的接待人員大呼小叫,接待人員是敢怒不敢言,雖然他們無數次想揍這幫狗日的英國佬,但是上麵還有考慮。這個時候他們非常小木遠征軍了,他媽的想幹就幹,接待人員心裏默默的祈禱遠征軍在印度狠狠的收拾該死的英國佬。
英國人見隻是下麵的軍人私做主張,國民政府沒有把事情攬過去,說明國民政府不打算負責,因為曆來國民政府都是這樣的,英國人這次蹬鼻子上臉,他們要求國民政府嚴懲這次事情的主謀,另外杜聿明的軍隊立即回到原來的防線,同時所有的物資必須一份不少的歸還給英國,並賠償大英帝國的損失,具體損失等律師核算之後再交付。
英國人打算先把國民政府嚇唬住,把東西先要回來,國民政府的打哈哈在英國人看來是在查凶手,很快就會給英國一個滿意的答複,英國人知道中國政府曆來都是軟弱的,從滿清到北洋再到國民政府。
蔣介石看著英國人無理的要求,沒有生氣,隻是冷笑,英國人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既然這樣那他也就不客氣了,對比一下王漢章的戰果和英國人的要求,傻子都能用拇指選擇一處應該怎麼做。
蔣介石沒有立即回複英國人,隻是告訴英國人,明天一早就會給英國政府答複,但是在英國外交人員聽來,蔣介石會給英國一個滿意的答複,或許蔣介石已經做好了準備,隻是不想這麼快答應,因此他們也高興的向國內彙報去了。
而蔣介石了解了一下杜聿明的撤退情況之後,命令杜聿明先不要撤退,等晚上悄悄的撤退。杜聿明跟蔣介石這麼久,明白蔣介石石油動作,因此也很配合。
對於王漢章那邊,依舊在繳械,接管,蔣介石告訴英國人,此事全部是王漢章挑起,暫時還沒辦法控製,那些軍隊都是王漢章從流民當中招募的,王漢章給他們飯吃,又安置他們的家人,分田分地,保障他們的生活,這些人一直埋怨政府當初在他們流亡的時候沒有救濟他們,所以對王漢章格外的忠心,因此要控製十幾萬部隊還需要一段時間,希望英國人遭遇這些人的時候,盡量不要發生衝突,這些人絕對會開槍,到時候造成英國人什麼傷亡就不好了。
丘吉爾收到電報,稍稍的安心了許多,中國整體上就是那個樣子的,這次事件並不是他判斷失誤,而是中國人那麼多,意外總是會有的。
雖然讓那些留下來的少量軍隊被無法控製的中國軍隊繳械,他非常的不爽,包括所有英國人都不爽,但是他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英軍大部分在印度中部和日軍作戰,現在也救援不了他們,要是抵抗的話,還真的是徒增傷亡。中國政府的嫡係軍隊已經停止了過河,這也在另一種程度暗示了什麼!所以還是暫時忍耐!
何況那些物資,要是打起來,到時候沾上火星,恐怕立馬就沒了,英國政府不得不認痛讓英國人不要和中國那支瘋了的軍隊遭遇,盡量離開那裏,但是又要保證是中國軍隊接管的,反正隻是暫時的,很快這些物資還會到英國人手中。
英國人現在也知道印度很亂,要是他們提前撤走,那麼印度阿三肯定會提前享用這些物資造反,到時候中國慢說不賠,就算陪,中國自己都要靠外援,拿什麼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