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絡人心之後,王漢章的主要精力就放在發展軍工和移民之上,這次大戰使得王漢章得到了大量的裝備,但是王漢章卻沒有後勤補給,子彈打一發就少一發。
王漢章雖然在努力建兵工廠,但是國內的人才大多在各地的兵工廠工作,很難拉到專業的人才,因此就算有錢、有裝備,王漢章也缺少相應的技術人才,所以沒辦法提高生產率。
王漢章移民的政策非常的好,就是為了拉到更多的知識份子,然後把他們培養出來,這樣以後就不會因為缺乏技術人員而發愁了。
軍工起步、發展的過程很慢,但是初級的步槍等難度並不大,王漢章希望能盡快的生產出來,要是這些東西都生產不出來,那就隻能拿著長矛大刀跟敵人作戰了,人家不欺負你才怪。
緬甸經過王漢章的努力,現在每個月的鋼產量有7噸,雖然比較少,質量並不是完全合格,但是至少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王漢章是從零開始,以小博大,所以就算急也急不來,在這些技術人員當中,王漢章還用上了緬甸的人,其實緬甸還是有相當一些人留過洋,學習過西方的技術,王漢章在沒人的時候,也隻能用他們了。
另外移民可喜的是,大量的華僑已經回流,他們舍棄家業去國內的生活並不如意,現在日軍終於被趕出了緬甸,他們就可以回來了,遠征軍這次是堂堂正正的打敗了日軍,所以大家心裏都有底,覺得緬甸已經安全了。而這些人當中很多人有過留學的經曆,很多人學習的是西方的物理化學,所以有很多王漢章需要的人才。
因為兵工廠的產量並不大,所以王漢章不得不將戰場的子彈殼收集起來複裝。
在一次射擊之後銅殼會有微小的擴張形變,複裝的子彈往往抽殼失敗率比全新子彈高,因此如果條件允許,一般會盡量給機槍配備全新子彈。(一般來說隻有銅殼可複裝,鋼殼射擊之後就不隻是形變的問題了,因為鋼延展性比銅差,射擊之後彈殼的機械強度會降低)
王漢章的部隊全是日式裝備,因此子彈除了一點繳獲的,沒有多餘的,現在部隊需要訓練,槍法是練出來的,所以部隊缺乏大量的彈藥,一時有生產不出來,複裝也是迫不得已。
王漢章現在一遍生產全新的子彈,但是量不大,所以打算留著等打仗的時候用,一遍把上千萬顆子彈殼複裝,至少用來訓練,然後士兵多注意擦拭槍,發生炸膛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少的,另外用複裝子彈訓練,也正好可以讓部隊明白保養槍支的重要性。
王漢章現在麵臨一個重要的抉擇,就是到底是全力研製生產自動步槍,還是生產單擊發步槍,如果是全自動步槍,但是自己的工業水平實在太落後了,估計槍再好,沒有子彈,還不如三八大蓋那種槍,至少沒子彈拚刺刀夠長。
王漢章雖然還沒有決定,但是依舊把AK74的圖紙畫了出來,之所以選擇這款槍而沒有選擇AK47,原因在於王漢章更看重小口徑,同時目前世界上的技術也能達到生產這種槍的技術水準。
蘇俄的武器咳起來粗製濫作,不夠精美,但是確實最實用的,蘇俄的環境惡劣,要麼是冰天雪地,要麼是漫漫黃沙,這就對武器的要求很高,所以蘇俄的步槍看起來比較粗狂,當然這跟他們的工業化水平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後世的小作坊都能生產AK47,王漢章難道還不如小作坊嗎,AK74百分之五十三的部件跟AK47通用,所以生產槍的難度並不大。王漢章將槍的圖紙畫出來之後,然後兵工廠讓技術人員把樣槍做出來。
小口徑槍彈的綜合性能高於7.62mm中間威力型彈,這把突擊步槍王漢章並沒有使用蘇俄口徑的步槍彈,而是使用5.6×39mm口徑的步槍彈。
因為王漢章理解的AK47,再把槍圖紙畫出來,而且還改了一些數據,因此王漢章現在還不知道槍的威力如何。現在隻能等樣槍出來後,再改進、定型、生產、列裝。
目前王漢章用各種手段獲得的錢從美國訂購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和相關的物資,已經在陸續的運過來,王漢章知道自己獨立建國或者拒絕將緬甸交給英國之後,就是被封鎖之時,因此現在一有錢,除了保證移民就是訂購大量的機械、藥品等等運到緬甸,做好長期抵抗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