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份王漢章將自己的指揮部遷往密支那,王漢章想過了,中日在緬甸至少還有一場大仗要打,形勢並不樂觀,日本人雖然失敗已成定局,但是秋後的螞蚱也不是好惹的,到時候曼德勒,臘戌等地定然會遭到轟炸,當地的經濟恐怕破壞會比較嚴重。
所以王漢章打算優先發展密支那等地,在這裏加大移民,後世整個緬甸有6000萬人口。這個年代沒開戰之前,緬甸有1600萬人口。後世緬甸由於被封鎖,其實經濟比不見得好到哪裏去,也就是說大家好事務農為主,那遠征軍控製的地區在怎麼樣遷移一千萬人口過來應該養活的了,所以王漢章敢幹。
至於萬一遠征軍失敗了,遷移過來的人會不會被日本人幹掉,那已經不是王漢章所考慮的事情了。
王漢章想的是,這些人沒有經濟來源,政府無力救助他們,他們依靠討飯,餓死也是那麼幾天的事情,誰叫這是亂世呢,討飯的人多了去了。要是遠征軍真的失敗了,那麼他們至少多活了幾天,也吃上了幾天熱乎乎的飯菜了,死而無憾了。
如果遲早要死,王漢章覺得每個人都會選擇以這種幸福的方式死去。而王漢章考慮的是現在情況不明,遠征軍並不是失敗已成定局,會不會失敗和會不會成功抵擋住鬼子的下一波進攻的概率是五五了。
王漢章考慮的是成功之後,自己現在移民這些將死之人,不但可以就他們,還能控製緬甸,這才是王漢章考慮的事情,這屬於戰略層麵的,是為了子孫後代考慮的,緬甸必須掌控在中華民族手中。
移民需要很多錢,很多很多錢,王漢章絞盡腦汁在想有什麼辦法賺錢。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盡管如此,在世界大戰的今天,特別是緬甸也遭受戰火的今天。王漢章還真的沒有想出什麼能快速賺錢的辦法。
想來想去王漢章除了在經濟上進行改革,另外就是發發唱片、拍個電影什麼的,看看行不行了。
王漢章沒有知道什麼能賺錢的技術,要不然可以去美國弄個專利,收錢就可以了,可惜沒有,王漢章唯一能用來賺錢的就是後世看過的無數電影和聽過的無數歌曲了。
特別是電影,後世先不說好萊塢的,就說國內的動不動就是票房過億,王漢章不需要他能過億,隻要能賺他個幾千萬就很滿足了。
至於劇本還是難不倒王漢章的,怎麼說也是在17k混了幾年全勤的人,寫的小說字數也有幾百萬字了,寫個劇本的不難,照抄就可以了。
而王漢章在緊張的想辦法移民賺錢的同時,日本經過三個月的緊張心動,也將太平洋的島鏈打造的有模有樣,日本軍方總算是鬆了口氣,這段時間內他們在澳大利亞的北部和美國血拚,成功的將美國的注意力轉移了過去,為打造太平洋島嶼的防禦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同時在珊瑚海戰役受傷的航母也已經修複,美國現在要想進攻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而中國這段時間並沒有趁機發動什麼像樣的進攻,跟王漢章學了幾招之後,老蔣變得鬼精鬼精的,他知道日本現在肯定是要優先防禦美國,因此定然把在中國的精銳師團抽調去防禦太平洋,他才不去觸那個黴頭呢,要打也要等日本把精銳派去太平洋了再大,而且這段時間中國也確實需要積累物資。諸多原因使得中國戰場在曼德勒戰役和中途島戰役之後出現了難得的平靜,雙方似乎約好了似的。
日軍由進攻改為收縮防禦,國軍則趁機修複千瘡百孔的防禦工事,或者從新改變防禦工事。
中共方麵這段時間也把地盤擴大了不少,本來今年是他們麵臨掃蕩最困難的一年,但是由於日本在緬甸還太平洋遭遇雙重的慘敗,日軍不得不放棄了製定已久的掃蕩計劃,草草收尾了事,共軍也趁機收複之前被日軍占據的根據地,有的部隊誤打誤撞給日軍不小的打擊。
誰叫日本人忙中出亂,亂中出錯呢,不過對於中國來說是件大好事,這意味著日軍的實力削弱了,中國的力量則加強了,不管國共,隻要能打敗日本的軍事力量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