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自己幹幹淨淨,又能把經濟搞活,其它的事情似乎都隻是事了。
中國古代的文化,一向宣傳大公無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受此傳統教育的官員們自然也都認為,這種做法是完全符合常理的,為了經濟的發展,當然會有人做出犧牲的,這種犧牲是值得的,個人利益嘛,必須服從整體利益。
個人和整體,公和私,本就是既矛盾又統一的,這兩者之間如何平衡,倒真是很難。
六月中旬的大朝會時,我道:“各位愛卿,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今年已經快過去一半了,在這半年中,我朝的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各院、各部成績顯著,截止到四月末,我朝的稅收已經達成今年目標的四成半了,我朝之中興曙光嶄露,隻需保持下去,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能到我朝的中興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今rì朝會的首要之事,就是來最近發生的問題!”
“各位愛卿,我朝大力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麼,朕認為無非就是為了國富民強,如果遇到國富民不強或者是民強國不富的情況,都是不良ìng的,國富民弱,會讓百姓心生怨言,乃至引起國內動蕩,社會不穩;而國弱民強,則會讓外族心生異心,覬覦我朝,大家都知道,隻有國富民強才會皆大歡喜,隻是,這兩者之間有無先後發展順序,是否需要平衡發展,各位愛卿一起來議議,該如何做,方為上策!”
趙順孫出列道:“陛下,臣認為在不同時期當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在現階段,經濟發展是我朝的主基調,那麼影響經濟發展之人、之事就應當讓步於經濟的發展!”
江萬裏反對道:“趙大人,這個也不能一刀切吧,陛下曾經過,百姓重、社稷輕,倘若因為發展經濟而影響到百姓的利益,或許就是得不嚐試了!”
廖瑩中道:“陛下,臣讚同趙大人,發展經濟首先會使國家得益,也就是國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地步時,自然會出現民強的局麵,如果事事都需考慮周全,臣認為,勢必會影響現在這種經濟發展的大好勢頭!”
文祥道:“陛下,臣以為發展經濟雖然重要,正如廖大人所言,經濟發展了,百姓也會受益,近rì相繼發生了好幾起因經濟發展,需要拆遷以擴大規模之事,但卻由此引起了不少民事糾紛,這和東康坊的事情一樣,如果處理得不好,會讓朝廷的聲譽受損,盡管其中有少數人借機向官府漫要價,但因為他們的房產都是私產,如果堅決不同意搬遷,也不算違反我朝律法,按律官府是不能強拆的,因此臣認為,這兩者還需平衡發展為好,既要重視經濟的發展,也要顧及百姓的利益!”
廖瑩中道:“文大人,平衡發展固然是好,但一定會減緩經濟發展的速度,而且,官府該如何掌握平衡的尺度,這尺度又是什麼,都是些極難的問題,如果全都劃為個案,又會增大朝廷乃至陛下的負擔!”
文祥點點頭,承認道:“這的確是個問題!”
大殿之中的官員各持己見,有讚成的,有反對的,隻是誰也服不了誰。
“各位愛卿,靜靜,師臣,你怎麼!”
賈似道在朝中很少話,隻在我點其名時才會發言:“陛下,各位大人之言都是對的,隻是因為出發點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才有所差異,老臣讚同文大人的法,隻是這尺度該如何定義!”
我略微大聲道:“師臣得不錯,這種事情本就各有利弊,而且也根本無法在事先做出評估,對此,朕最近長考了數rì,決定在穩定的基礎上求發展,以免因為經濟過渡增長導致社會的不和諧,至於這個平衡的尺度就是我朝現有的律法,在律法範圍內的經濟發展,朝廷無條件支持,如果有人阻礙,可以依法嚴懲,但如果因經濟的發展觸犯到律法,則以律法為準,朕會支持百姓的個人利益,也就是衡量的標準隻有律法,如果放棄律法來發展經濟,朕是不會認可的,隻要不是戰爭的原因,無論有什麼理由,都不能侵犯百姓的個人財產!”
我繼續道:“這就需要朝廷,需要我朝的各級官員們認真思索,開動腦筋,在不損害百姓利益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朕以為這一點總會有辦法的,朕可不想到,有一,經濟是發展起來了,但民心卻已失去。”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