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分權體製(2 / 2)

“哈哈,好,先生的回歸,對於本汗而言,若劉備得諸葛,劉邦得子房也。”

“大汗過獎,臣哪能和諸葛,張良相比也。”

印涯笑道:“帝師不必自謙,本尊也覺可比,可比也。”

忽必烈點點頭道:“神尊,先生,其實世上很多道理都很簡單,甚至可以是路人皆知,但是人類的劣根ìng卻總是會導致哀之而不鑒之的事情時常發生,本汗在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呢?”

郝經道:“大汗,以臣之見,隻有當人類的思想達到一種理想狀態時才有此可能吧。”

“要改變人類的劣根ìng,似乎是不可能的吧。神尊,你呢?”

“大汗,劣根ìng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要改變哀之而不鑒之的現象不是沒有可能。”

忽必烈坐直了身子道:“是嗎?神尊,請言。”

“大汗,本尊認為,當製度的力量超過官員的力量時,就能做到。”

郝經“咦”了一聲,問道:“神尊大人,這是何意?曆朝曆代不都是有製度嗎?”

印涯笑笑:“帝師,製度都有,問題在於製度的執行者。帝師,本尊問你,是製度大,還是官員的權力為大?違反製度的大多數人不都是有特權的官員嗎?在這些官員眼裏,製度能管得了他們嗎?”

郝經心中一陣起伏,似乎想到了什麼,卻又捉摸不住:“神尊大人,總的來,製度嘛,基本上是對下不對上的。”

“沒錯。縱觀人類的發展,朝代更替頻繁,時間長者可達數百年,時間短的隻有數月,即便在時間長的朝代中,其強盛時期也相對很短,而且都是明君主政,為何明君主政就能使國家強大呢?”

郝經道:“因為明君善用人,善定策。”

印涯讚道:“帝師之言jīng辟,簡潔。但是,帝師想過沒有,明君之善策為何到了下一個帝王那裏就出問題了呢?本尊以前朝為例,漢人中少有的唐朝太宗大帝英明神武,其製定的國策麵麵俱到,為何還是沒有能夠讓江山社稷流傳萬世?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到了後來,那些國策,製度已經管不了當時的官員了。大汗,我薩滿教傳承千年之久,也就是在於,所有人都會無條件服從祖宗之法。”

郝經若有所思道:“神尊之意莫非就是要用律法來治理國家,而且官員需要無條件執行,這和秦時法家的觀點倒是十分接近的。”

“正是。”

“神尊大人,但這,似乎過於理想了吧,比如某朝皇帝聖明,他能做到以法治國,但他的繼承者卻可以隨時推翻律法,這就導致此項政策無法長期執行下去。”

印涯道:“帝師所慮在理。本尊最近了不少我西征將士帶回的異國典籍,從中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記錄資料,翻譯成漢人的語言,大致意思就是,在某個地區,不是國王的權力最大,而是選出一批人組成一個類似長老院的會議中心,再由這些人製定出這個地區的各種製度規則,然後呢,所有人當然也涵蓋會議中心的人都要遵守這些規章製度,在他們那個地區,規則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郝經消化了好一會才道:“神尊大人,如果那些會議中心的人違反規則呢?”

印涯道:“在他們那個地區,還有個審判院,裏麵的官員叫做審判員,該區域內所有人違反規則,都由這些審判員負責審案。”

“那如果是審判員自己違反呢?”

“會議中心有權可以罷免審判院之人。”

郝經靈光再顯,道:“神尊大人,屬下明白了,這是不是一種相互製約的分權體製,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法家之言,以法治國呢?”

分權體製,以法治國?這聽起來似乎不錯,權利相互製約,大家都必須按照既定規則辦事,隻是這個地區的皇帝何在?皇帝又有什麼權利?難道皇帝也要聽這個所謂的會議中心或者審判院的嗎?一直在聽的忽必烈突然道:“神尊,將這些資料全都翻譯出來,給本汗一份。”

“好,大汗。本尊還沒有全部翻譯完,大約還需要十來的時間,等全部譯完後就給大汗送來。”

“神尊大人,屬下。。。。。。”郝經正yù開口,卻聽屋外傳來值rì官的聲音:“報,大汗,阿術大人求見。”

忽必烈道:“阿術回來了?宣。”

“那臣先行告退。”

“先生,不用,你是我朝的帝師,沒有什麼你不能聽的。”

郝經心裏一熱:“謝大汗。”